本來說好的公路擴建項目,按照計劃在國慶節以後就會開工的,隻是等康柳生完孩子以後,擴建工作居然還沒有一點動靜。
其實村村通的擴建工作,從兩三年以前就開始動工了。當時搞村村通的時候,縣裡的資金比較緊張,全縣比較偏遠一些的山村,最早修的都是3米5寬的那一種。
聽說前兩年縣裡從國家跑下來一筆很大的專項資金,就是用於農村的公路擴建的,兩年時間下來,全縣的不少村子,早就完成了公路的擴建工作,用上了四五米寬的新得到公路。
本來擴建工作要輪到吳飛他們村裡的這一條公路,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去呢,說不定哪一天那一筆錢用完了,到時候擴建的事情黃了都說不清楚。
不過楊雪梅這個駐村乾部的到來,可以說是加速了龍山村這一條公路的改造進程。
隻是當楊雪梅回村以後,公路擴建的工作並沒有馬上開展,一直等到康柳從醫院回來,也沒有聽到一點要動工的風。
這天吃晚飯的時候,吳飛問一大早出門,到了快要吃晚飯的時候才回來的楊雪梅:“楊姐,不是說等放完國慶節假期以後,就開始動工擴建公路的嗎?怎麼現在都過去好幾天了,還沒有看到動靜呢,是不是事情出現了什麼變故?”
“修路的資金已經批下來了,隻是修路的工程隊還沒有決定下來。隻要把工程隊定下來了,那就馬上可以動工了。”楊雪梅第一個放下碗,再一次成為一桌人裡麵最先吃完的一個。
“雖然我來到村裡的時間不長,不過我發現我們村子裡麵種出來的蔬菜和水果,比起外麵的蔬菜水果在品質方麵要好上不少。特彆是越靠近水庫種的東西,不僅長勢特彆好,就連味道也要好上很多。”
楊雪梅對吳邦說道:“吳叔,我打算幫村裡申請一筆資金,專門用於扶植村裡的村民發展大棚蔬菜的種植。村裡現在種菜的人雖然不少,可是除了你家和少數幾戶以外,其他的村民種植的規模都特彆小,而且大家都是種的露天蔬菜,經濟效益並不是很高,所以我打算鼓勵大家開展大棚蔬菜的種植,你看怎麼樣?”
“這個問題以前鎮裡的乾部也說過,大家也有建蔬菜大棚的想法,而且村裡對於大家建大棚的計劃也有過初步的統計,隻普遍想建的大棚都不是很大。而且你應該也發現了我們村裡的地形,並不是很適合大規模的修建大型的蔬菜大棚,小型的倒還是能建不少的。”
吳飛他們村裡的地形,幾乎都是以前在山坡上麵開荒出來的梯田形狀的莊稼地,形狀並不是很規則,而且寬度也不是很大,成塊的大麵積耕地並不是很多,要是修建大棚的話,很多的邊邊角角就浪費掉了。
不過對於大家來說,這些邊邊角角也都是可以利用上的,各種瓜果都可以種上,大家不想大規模的修建大棚,主要還是大棚的造價對於大家來說有點高了。
一畝麵積的大棚,按照吳飛修建的那種來算,一個平方就要18塊錢,一畝大棚的造價將近要一萬2千塊錢,就算是可以報銷25%,一畝地的大棚也要9000塊,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一畝地的大棚起碼要一萬塊以上。
對於現在村裡這些種菜的人來說,一萬塊錢的開支確實是大了一點。雖然大家不會連一萬塊錢都掏不出來,可是他們種菜本來就是隨便種種的,價錢好能多賣一點錢,大家自然是樂意的很,畢竟誰也不會嫌棄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