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肚子都填不飽了,這個時候何必那麼在意身外之物呢,放心吧,也不是什麼特彆的傳承之物,隻是些一般物事,不過應當能值點錢糧,先渡過眼前這難關再說吧。”
“三叔,跟我說說郭二郎的情況?”
村長郭二郎不是羅家堡的村長,而是隔壁郭莊的村長,郭村和羅家堡相鄰,中間隔著無極觀,大約有三十多戶人家。
郭二郎家就是村中最大的地主,郭二郎兄弟三人,郭大郎在長安縣衙做司法佐,放後世相當於北平市西城區警察局長了,品級不入流,但實權不小。郭三郎,則在右驍衛當府兵,還是個隊副,入了流的從九品武官。
郭二郎留在鄉下,雖僅是個小小的村長,但他妻子卻是隔壁樊川杜曲的,京兆韋杜中的杜氏家族,關中六姓之一,雖他妻子僅是個旁枝庶出的女子,
可這對鄉下人來說也不得了了。
總之,郭家是萬年縣禦宿鄉興盛裡排的上號的土豪。
李逸一番思索,決定先從他身上薅點羊毛。
他先裝模作樣回了趟無極觀,實則隻是借機從意識深處裡的家中找了件東西,
他挑了一口鍋,
一口極為精致的鋁製雪平鍋,重量隻有一斤,能裝三斤多水。要是這麼大的鑄鐵鍋,得有三四斤。
這口小鍋不僅精致,而且導熱快,熱奶煮粥都是極快,還不溢鍋,李逸花99買的,平時晚上碼字,若是太晚,就用這小鍋煮碗泡麵。
拿塊布把小鍋包好,
李逸彙合羅三便直奔郭村正家。
滈河北岸的村子,百姓基本上都是在塬崖上挖土窯居住,真的就是掏個洞,相當簡陋。
郭村長家卻不一樣,
他家也在崖上挖窯洞,但他家用磚石把窯洞門窗接了茬,立馬顯得高大上許多。而且他家窯洞也多,彆人家都是兩三孔,他家有五孔,每孔裡麵還帶左右兩間,等於是一孔三間的套間。
外麵一個大場院,還有十幾間草房,有牛馬騾驢豬牲口房,有長工房,有廚房、柴房、倉房、茅房、雜物房等,
李逸和羅三的到來,讓郭二有點意外。
“郭二郎,我師傅羽逝,如今我被迫要還俗,可現在連落腳的地方都沒,實在是窘迫,不得已便想拿師傅留下的一件東西,先抵押在郭二郎這借點錢糧,”
“哦,”郭二郎沒太在意,來他家借錢借糧的人太多了,郭二郎一般也並不拒絕,放貸可是有利可圖的,到期收利,還不上的就拿田、屋抵債,沒田沒屋,就拿人抵,為奴為婢,總都是賺,不存在壞賬一說。
郭家如今的這家業,大部份可都是靠借貸賺來的,這年頭地主豪強們都這樣。
可當李逸解開布,拿出裡麵的那口小鍋時,郭二郎被耀了眼。
連他妻子杜氏,都瞪大了眼睛。
“這是銀鍋?”
李逸搖頭,“郭二郎不妨拿起來瞧瞧。”
郭二拿起來,“咦,好輕。”他心中驚訝,這銀閃閃的鍋,如果是銀的,那得有四五斤重,可這鍋感覺一斤都沒有。
他遞給妻子,杜氏接過後也越發驚訝。
看著跟銀子一樣,結果這麼輕,也不可能是鐵的,如果是鐵的,那也得有三斤左右才是。
“這看著好像銀,卻這麼輕?”
李逸淡定的道,“這個不是銀,但可比銀子貴多了,甚至比黃金還貴重,乃是用道家秘法煉製出來的,十分稀有,叫做秘銀,也稱輕金。同樣大小,這秘銀僅有銀的四之一重。”
“這個秘銀鍋,是我老師趙真人雲遊四方,費儘心血收集材料煉製而成的,是用來煉製丹藥的。如今我迫於無奈,想先以此抵押些錢糧,以後再贖回。”
“這口秘銀鍋,除掉把手,用秘銀十三兩半,”
“此物極其稀少難得,一兩秘銀二兩黃金,可遇而不可求。”
郭二郎望向妻子,他從沒聽說過秘銀、輕金這種東西,杜氏也微微搖頭,她京兆杜氏出身,同樣也沒聽過秘銀。
可是這種如此似銀卻又僅有銀四分之一重的東西,確實少見,他們直覺應當很值錢。
加之李逸又說是李老道留下的煉丹之物,心裡也信了幾分。
“我想以此秘銀煉丹鍋抵押十兩黃金,一年後來贖還,願意按如今寺院質庫的一年倍利,到期還本償息二十兩黃金。”
郭二看看鍋,又看看李逸,笑道,“質庫典當,規矩都是值十當五,你說是輕金秘銀,但我們誰也沒見過,也不能你說啥就是啥吧?”
“我看這樣,我就按銀估價,你這重十三兩半,就算十三兩半銀子,但規矩是值十估五,那就隻能估六兩多,我就直接估七兩銀,
現長安城裡一兩銀兌換一千六百枚五銖錢,那就估得一萬一千二百錢。按你說的當一年,倍利,那一年到期後,你連本帶息給我兩萬二千四百錢。
隻是我也不好確定這鍋就真有銀子值錢,又如何肯定你一年後到期能拿兩萬二千四百錢還贖?”
李逸聽了也不由的感歎這郭二郎可真是奸商範十足啊,
上來就砍上幾刀,刀刀直砍大動脈。
就算這是銀子的,可這也是銀器不是銀料啊。
他可沒騙郭二郎,大唐可還沒有鋁,雖然這是鋁合金,但在大唐也是獨一份。
物以稀為貴
要知道拿破侖大帝,還曾經用鋁做了一頂鋁王冠,他還打造了鋁盤、鋁刀叉等餐具,他宮廷宴會招待貴族們給黃金餐具,唯獨他自己鋁餐具,
當時鋁極為稀少,價格比黃金貴一倍。
李逸說這叫秘銀,一兩秘銀抵二兩黃金,還真沒亂說。
“郭二郎可以找懂行的人鑒定,若是有假,我承擔一切後果。至於說萬一到期沒錢贖,那就按照老規矩,逾期不贖就是絕當,任由處置。”
郭二郎見李逸這態度,心裡又信了幾分,“可以,”
“我希望部份折成黃金,部份折成糧食。”李逸提了個小要求。
“也行,如今一兩黃金直錢八千,可折銀五兩,鬥米直匹絹,匹絹直三百六十錢。”杜氏在旁邊道。
羅三拉了拉李逸衣袖,“換小米,不要換大米。”
六鬥大米,可以換一石小米。
李逸想了想,“那麼就換成一兩黃金,一石半小米,一匹絹。”
“無逸這心算本事了得,”郭二郎從腰間取下算籌袋,拿出算籌棒擺弄計算了幾遍,見李逸折算的一點不差,大為驚歎。
“那就立契約,簽字畫押按手印,今天先給一石半小米和一匹絹,黃金則等我鑒定後再給如何?”
郭二郎留了個心眼,小心沒大錯。
其實他覺得這買賣怎麼都不會虧,而且他認為李逸一年後肯定還不上一倍的本利,那到時這個秘銀鍋就是自己的了。
要是真的一兩秘銀二兩金,這口小鍋可就價值二十多萬錢,一年後他付的這一萬多錢,可就翻二十倍了。
興奮的郭二郎迫不急待的就開始寫契約,然後還讓妻子杜氏去量米取絹,又交待廚房做飯,要留李逸羅三吃頓飯。
李逸臉上一副無奈不得已的表情,心裡卻是很高興,99塊買的小奶鍋,居然能換回一兩黃金,還有一百多斤小米,還有四十尺絹,這買賣,賺大發了。
能換回這麼多,一年後能不能贖回其實都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