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可以說很成功。
六十個孩童們聽課津津有味,來旁聽的賓客、鄉親們也覺得年輕的李逸很有學問課上的好。
李逸空間有時鐘,所以能掐著時間安排課時,一堂課四十五分鐘,中間休息十五分鐘,下午上了四節課。
這時外麵其實太陽還高,也就下午四點半左右。
考慮到夏日百姓乾活的時間,是要避開午間太陽大的時候,早上和午後乾活,李逸也就靈活的調整了學生上課時間,以後夏天就中午來上課,這樣孩子們早上和午後還能幫家裡乾活。
照舊是管一頓午飯,孩子們來了後先吃午飯,吃完休息會再上課,為了這頓飯,也會很準時。
今天第一天課結束,李逸特意讓秀芝蘭香幫忙做了頓晚飯。
仍是小米飯,配上炒茄子,豬油渣蕹菜湯。
董秀才跟孫伏伽堅持要跟學生娃吃一樣的,王鄉長、馮鄉佐他們自然也就說跟娃一起吃。
來上學的娃,管一頓飯,但碗筷要從家裡自己帶,學校裡可以吃飽,但不能剩飯,也不能往家帶。
董秀才跟孫伏伽他們也在後麵排著隊,
看著熱鬨的場麵,感慨的道:“無極小學勃勃生機啊,無逸講課教學讓我這個老朽都十分佩服,”
“是啊,孟母三遷的故事,我雖早知曉,可聽他講時卻也聽的很入神。”孫伏伽道。
“這個三字經真不錯,我敢說不輸千字文,必能流傳百世。”
董秀才和孫伏伽都是真正有學問的人,三字經的好壞他們非常清楚。
王鄉長這時也道:“無逸啊,這麼多學生每天免費一頓飯,這麼多嘴張可得不少糧食啊,我回頭讓家丁送兩石糧來。”
馮六郎則道:“我家有油坊,我讓人先送二十升油來。”
王裡正當然也不甘落後,拍著胸脯表示,家裡有磨坊,一會就讓人也送兩石糧來。
“鄉裡給你的十畝學田,馬上給你劃好,以後可以讓這些娃們幫著種點稻種點菜嘛,也算幫你分點擔子。”
郭二郎在眾人裡地位最低,這時為了表現一把,也表示願意拿出五畝地捐給學堂做學田。
“無逸在這謝過各位了,回頭我就會立一本公賬,把這些捐贈全都入賬,以後支出都會記賬,並定期公示,我一定保證把這些善款都用於學生們身上。”
孫伏伽笑道:“先請木匠打製門窗桌椅吧,就算是坐地上,也應當鋪上木地板,鋪上蘆席,過兩月天冷了,坐泥地上可不行。”
“我馬上安排。”李逸痛快道,這本來也在計劃之中。
李逸也提了個請求,
“我希望組建一個無極小學堂的校會,大家捐贈的錢糧,以及田地等,都由校會統一管理、監督,用於學生日常的飯菜、紙筆,以及校舍桌椅維護等開支,如有剩餘,可拿出一部份做為對優秀學生的獎學金,…。。
剩餘部份,則可用於購買田地做為學田,或是借貸,可優先借貸給有需要的困難學生家庭,其次是鄉裡孤寡貧困家庭。
所得租子、利息,除做學校日常費用外,若有節餘,可繼續買田或借貸收租收息。”
李逸提出的這個校會,就是為學校以後長期經營辦學考慮的,他當然也可以自己一人掏錢,但現在既然大家都願意掏錢捐助,總得讓大家也都有參與感,甚至得分享這辦學的聲望。
因此搞一個校會,其實就跟古人搞橋會、廟會、路會等一樣,一起掏錢做某樣公益的事,為了長期維持,所以可以買田放貸,這樣就有租、息收益,可持續發展。
因為大家出了錢,所以李逸提出大家有監督權。
李逸建議是邀請董秀才、王鄉長、馮六郎、郭二郎等幾個本鄉的人,成為名譽校長,兼校會理事,負責管理校會的田產、錢糧的開支等,而孫伏伽、杜如晦等人,可以請他們做名譽校長,兼校會監事,可以監督審核校會的賬目等。
李逸是校長,也是老師,也是校會的實際掌管人。
這麼一來,大家捐助的積極性會更高,其次大家也能一起獲得很多聲望,再有一個就是能夠讓校會更透明。
學校到時還要立個碑亭,每年捐贈者的名字和錢財還要刻在碑上。
校會、學田、會費,以後說不定可能還要立校倉呢,這套東西很新,董秀才搞了很多年私塾,也會接受些士族豪強的捐贈,但真沒有想到弄這些東西。
杜三郎郭二郎等覺得這東西很好,挺有參與感的,能讓他們這些人增加不少名望。
孫伏伽很忙,他現在是萬年縣法曹,如今改朝換代他還想再進步一下,可想了想後,也笑著應下了。
名譽校長兼監事,也不需要他怎麼參與,每年抽點時間幫忙監查審計一下校會賬目就好,他其實越想越覺得李逸這年輕人不簡單。
這個小小的學堂初辦,卻已經考慮的這麼久遠了。
照他這章程,這無極小學將來說不定還能辦的很好,甚至有可能將來成為無極書院都有可能。
無極小學堂校會,就在蟬鳴聲中,正式成立。
總共是邀請了董秀才、杜如晦、孫伏伽、王鄉長、馮六郎五位名譽校長,理事會有九名理事,監事會有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