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鯉魚躍龍門(1 / 2)

中午,

外麵太陽正烈,李逸在東廂房上課。

“讓你們準備好的小棒,都準備好沒?”

教室裡,中午吃的飽飽的六十個孩童,都趕忙舉起了手中的小木棒。

“很好,今天我們就開始上算數課。就從數一數開始,用我們的小棒,來學習一到十。”

李逸拿出一疊A4白紙,上麵寫著十一個阿拉伯數字,從零到十。

不過此時還不能叫阿拉伯數字,阿拉伯帝國都還沒出現,這些數字應當叫天竺數字,是古印度人所發明。

但跟李逸現在拿出來的還是有所不同的。

李逸覺得阿拉伯數字還是有不少優點的,簡潔明了,易於書寫和計算,所以並不介意向他的學生們傳播,中華文化是有很大的開放和包容性的。

每張白紙上一個阿拉伯數字,跟著還有個漢字大寫數字對照,為了更形象,他還在上麵畫了相應數量的蛤蟆。

“這裡有一隻蛤蟆,我豎起了一根手指,手裡拿著一根教鞭,我們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同學們,可以從你們的小木棒裡拿出一根來······”

孩童們覺得很有趣,一個個從自己的那把木棒裡拿出一根來,一個個坐在地上聽的很認真。

“這個數字1要怎麼寫呢,他像不像你們手中的木棒,但寫的時候要有點斜。這些數字符號,來源於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國,我們學習這些天竺數字符號,用來書寫和計算會更加方便······”

一個中午上了四節課,其實也就學三字經,背和寫,算數課,認識一到十。

“下課時間到,今天老師就講到這了,下課。”

班長羅石頭立即大喊一聲,“起立,”

全跟大小孩子全都站了起來,跟著石頭向李逸鞠躬,

“同學們再見,”

石頭帶頭大喊,“老師再見。”又帶著鞠躬。

李逸對這些孩子隻上了幾天課,就已經學會了上下課的禮儀,很是滿意,石頭這班長也選的好,挺有威望的。

“石頭你安排同學輪流值日,”

“好的,老師。”

李逸走出教室,

屋裡頓時嘈雜起來,

無極院裡正忙碌著,東院打井的匠人早已經頂著太陽開始乾活了,而修房的匠人,也帶著大工小工和幫工的村民在乾活,有的在院後崖下重新清理崖坡,取土打胡基,以後還要重新挖幾孔靠山窯洞出來,

東院的三間倒座房、四間耳房,也都開始砌胡基。

西院也已經平整好場地,同時開始砌建,李逸現在手裡資金充裕,所以直接請了多名工匠,大工小工也請的多,本村的村民也是給糧食做工錢,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中午也就休息了個多時辰,就都開工了。

木匠們也已經到位,開始拿著斧頭鋸子在處理木頭。

李逸到處打了個招呼,又到廚房,讓再熬些綠豆湯給大家送去,他考慮或許應當去藥房買點材料回來煮些涼茶給大家喝。…。。

“無逸!”

外麵傳來喊聲,

是王鄉長來了,滿頭汗水,見到他出來興奮的道,“無逸,趕緊換身乾淨衣服,跟我去長安。”

“都這個時候了,去長安做甚?”

“好事,天大的好事,彆說那麼多了,趕緊的。”

李逸的追問下,王鄉長說是他今天在縣衙當值,結果尚書省吏部派人到萬年縣衙通知,讓馬上通知禦肅鄉羅家堡村正李逸去尚書省吏部。

“去吏部做甚?”

“那人讓你準備好錢,到時交朱膠綾軸錢。”

“交啥錢?”

王鄉長拍著他肩膀道:“哎,交朱膠綾軸錢,那就是交官告錢,意思是吏部授官給你了,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李逸仍是一頭霧水。

“舊例,吏部給告身,先責其人交朱膠綾軸錢,”

老王解釋下李逸才算明白,凡是授官,以及封贈、加勳等,其任命程序都是中書省奉旨,以皇帝口吻,寫好任命詞,經門下省審核過再由皇帝畫可後,將禦批原本存檔,再另抄副本送尚書省辦理正式手續。

文官交由吏部辦理,有專門辦告身的機構,大體就是先把本人鄉貫、出身、年甲和任命詞抄寫在黃麻紙上,逐級審核後,最後再蓋上專門的‘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再用錦綾裝裱成卷軸。

官員領取告身,得先掏錢,稱為朱膠綾軸錢,相當於工本費,也稱官告錢。

這筆錢還不菲。

當然,除了這個錦綾卷軸告身外,官員們也還要領取一張尚書省發的公文,稱為敕牒。

這玩意,其實就相當於任命狀,是官員的憑證了。

現在上麵通知李逸帶錢去吏部領告身,

那自然就表示他被授官了。

“我當官了?”李逸不解,上次李世民倒是想招他入幕府,但給的隻是一個秦王府書令史,流外小吏而已,根本沒有告身。

“那還能有錯?趕緊吧,離長安幾十裡路呢,咱們得快馬加鞭。為了你這事,我可是馬不停蹄的從長安跑回來,就怕耽誤了。”

“多謝鄉長。”

“叫叔。”

“謝叔。”

雖然疑惑,但李逸也沒耽誤,去換了身缺胯長衫,戴上軟腳襆頭,馬廄裡牽上突厥馬,便跟王鄉長往長安趕。

路過大橋,

三娘還在守攤,看到李逸,目光躲閃。那晚後,三娘便躲著他,羅二一家甚至搬回到了原來的窯洞去住了。

沒有誰去提那晚的事,

李逸在三娘旁邊勒停馬,“今天生意可還好?”

“嗯,挺好,今天還賣出去不少腐竹。”三娘低頭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