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紅紅火火(2 / 2)

李逸望著她遠去,

希望她能夠調整好心態吧,是個不錯的姑娘。

他也沒有那種是姑娘就不浪費的想法。

幾天沒回來,

無極院大變了樣。

院門給安上了,

木製的兩扇院門,很厚重結實,匠人還給門上做了個頂鋪了黃草。

院門不算很大,沒有烏頭柱,也沒有朱門,看著小門小戶,但是給人溫馨舒適之感。

推門進入,

院裡也變化很大,

四間耳房,五間倒座,他出門的時候,也才開始砌胡基牆,現在也都已經砌好了牆,

就等著李逸回來上梁了。

西廂耳房邊的水井也打好了。

原來正屋廂房的門也都安好了,院裡,幾個木匠師傅還帶著徒弟在趕製家具,天不黑不收工。

院中銀杏樹和大榆樹下,都添了一副石桌石凳,這也是請了石匠現打的。

大柿子樹下,還添了一盤石碾子,

這石碾子可比石磨大的多,碾盤足有一尺來厚,石碾兩側還雕刻了魚戲蓮葉的圖案,寓意五登豐登年年有餘。

直徑差不多七尺的碾盤子,上麵是八百斤重的碌碡,陰乾老榆林做的拔夾。

這個碾足夠大,可以想象把這麼大個碾盤子拉到院裡來,肯定是這些天在家裡蓋房打井做家具的眾人一起喊著號子齊用力才拉上來的。

豆腐坊雖不用碾子,

但碾米碾麥都需要碾子,碾子脫殼,磨子磨粉。

豆腐作坊仍在忙碌著,

新打的水井邊泡著一桶桶的黃豆,

一邊西廂屋裡毛驢被蒙著眼在拉磨磨豆漿,另一邊的廚房裡,一字排開二十口平底大鐵鍋在煮漿揭皮。

現在有四個村婦在負責這道程序,一人負責五口鍋,既要控製好火候,還要把煮好的漿皮揭起掛晾,

這是個精細活,很有技術,火候控製不好,會糊底,腐竹成色和口感都不好。

三娘的兩個嫂子,一個帶一個村婦,都已經很熟練了。

李逸帶著姬氏她們參觀,一邊詢問情況。

每口鍋邊都掛著四條竹竿,上麵掛著撈起的漿皮,屋裡熱氣騰騰,雖然已是黃昏,但幾個婦人仍熱的滿身是汗,

因為太熱,也就都穿著輕薄小衣。

“我們現在一鍋豆漿三十斤,可以揭三十張腐竹,”

前麵十張,為上品,顏色偏淡黃。中間中張,是中品,顏色金黃。後麵十張,就顏色偏暗,為下品。

腐竹好壞,關鍵就在煮漿揭皮,成敗關鍵有三,爐溫降低後,炭火跟不上,鍋內溫差大,就變成豆腐花了,不能結皮。二是鍋溫未降,又繼續燒開,就會造成糊底,產量和品質都下降。還有就是鍋內的白沫得除儘,否則也會影響結皮。

用大嫂的話講,

她們現在已經摸清了竅門,能熟練加工。

“村長你先前說的那個掛漿法,我們現在也熟練了,一斤乾豆能多出二兩腐竹呢。”

豆漿並不能全都煮成漿皮撈腐竹,最後都會剩下不少廢漿無法再成皮。

原先一斤豆隻能出十兩腐竹,剩下的廢漿除了自己喝,也隻能是喂驢喂牛喂馬。

但現在用了李逸的掛漿法後,產量還能提升二兩。

這個方法也不難,就是腐竹撈出後風乾到七八成後,再浸入小火慢熬濃縮的廢漿中,掛上一層漿。

這既是廢漿再利用,節約成本,增加產量,同時這濃縮後的豆漿掛上後,能讓腐竹層次更豐富,豆香更濃鬱,口感也更筋道。

特彆是原本後十張皮的腐竹,品質提升更多。

一開始出八兩,熟練後一斤豆出到十兩,現在一斤豆出十二兩,一斤腐竹賣240錢,這二兩可就提升了幾十錢的利潤。

“辛苦你們了,大嫂二嫂每人獎勵兩升小米,紅嬸你們兩個一人獎勵一升小米。以後你們每個月工錢,加一鬥小米。”

李逸高興之下,也是豪爽的給了嘉獎。

四個婦人高興的大叫,煙熏火燎汗流浹背,這刻也全值了。

“我們一定會好好乾的。”

“對了,今天怎麼這麼晚了,還在做腐竹?”

“最近腐竹賣的好,馬蹄寺現在一天要幾十斤呢,還有杜家韋家也一直要買,樊川那邊幾大寺院也來買,要的又多,根本做不過來,

我阿翁就讓工匠趕修了烘烤房,現在不僅白天做腐竹風乾日曬,晚上也做腐竹,用柴火烘乾。”

李逸笑著道:“咱現在就二十口鍋,也不能連軸轉啊,天也不早了,撈完這鍋就休息吧,錢也賺不完。”

“村長你趕緊再訂些鐵鍋來,我們一人可以管十口鍋。”拿了賞錢的大嫂二嫂她們趕緊道,

“好,我回頭就去訂,”

熟練後,一口鍋一天能出十多斤腐竹,要是二十口鍋,產量能達到驚人的二三百斤,毛利一天過幾萬錢,發了。不過一想到一口鍋得一頭牛錢,李逸又肉疼了,

再添十口鍋,還得一百匹絹。

想想就肉疼。

“綠珠,我一會把家裡的錢絹給你保管,素君,你負責計賬。”

一個出納,一個會計,出納管錢財物料,會計負責記賬監督。

兩個婢女自進了院,其實一直都在好奇中,這會聽到李逸對她們這麼信任,委以重任,都是既驚且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