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堂上緊張的氣氛頓時舒緩了些許,而李藎忱沉聲說道:“這些錢如果堆在府庫中,那麼隻能讓人安心,但是如果能夠花出去,而且每一點都花在刀刃上,那才是真正讓人安居。我們不要怕花錢,正如伯賢剛才所說,隻要以後收得回來,那麼我們現在花費的就是值當的。”
李藎忱這個觀點顯然讓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有些詫異。
好像大將軍並不喜歡攢錢?
李藎忱伸手敲了敲桌子:“曆史上文景之治積攢了那麼多的財富,可是在邊境上依舊屢屢受到匈奴人的欺壓,而漢武大帝大展雄風,雖然將文景之治的積蓄揮霍掉很多,但是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匈奴人遠遁三千裡,從此大漢再無北境之憂,並且可以集中國力整頓內政、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引外來之財富,富貴華夏之子民。因此漢武大帝雖然窮,但是卻依舊是後世敬仰的一代帝王。”
頓了一下,李藎忱的目光落在徐德言和唐亦舜的身上:“現在你們兩個一個即將執掌漢中、策應西北,一個更是執掌巴蜀心腹之地,財政這一塊一定要樹立‘敢花錢’的觀念,隻要我們在事先做好規劃、讓錢財花的有的放矢,那我們就不用擔心缺錢。我們花出去的錢財隻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潤,就讓我們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有更多的錢可以使用,而多出來的這些錢可以折成軍餉和運輸糧草等等的費用,這樣戰爭也不會影響到民政的發展,這樣總比所有的錢財都堆在府庫之中來的劃算。”
雖然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是受過良好世家教育的人,但是李藎忱這怎麼都有些超前的金融思想著實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不過兩個人還是隱約意識到了這其中的道理,一齊拱手:
“屬下遵命。”
而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他不指望他們現在就能夠輕而易舉的禮節一千年之後的金融思想,畢竟就算是後人,如果是初學的話恐怕也需要反應很長時間。因此李藎忱現在還是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讓他們自己去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步實施。
不過這也給李藎忱提了一個醒,現在巴蜀已經不再是那個在亂世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小團體了,因此戰爭將不應該幾乎在整個團體的決策中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至少自己應該多抽出來一些時間和精力放在民生和經濟建設上,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錢財不但可以支撐戰爭的繼續,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種戰爭武器。
當打垮敵人的經濟時候,這戰爭也就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尤其是唐亦舜等人經濟思想的落後,讓李藎忱更是不得不著重於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如何才能刺激巴蜀的經濟轉型,種田很重要,但是不可能隻是種田,尤其是巴蜀和南中豐富的礦產和林木,更是讓李藎忱有發展初級工業的資本。
看來自己是應該繼續采取一些措施刺激經濟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