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4301 字 10個月前

陳叔寶頓時打了一個寒顫,差點兒軟倒在地。

“不過某不會殺你,留你還有用。”李藎忱有些厭煩的擺了擺手,“把他們都押下去,先關在東宮,給些食水,彆餓死了就行。”

“殿下,那張麗華······”韓擒虎皺了皺眉。

李藎忱瞥了他一眼:“要不賞賜給你?”

“臣不敢,隻是······”

你真是哪一輩子都要殺張麗華,李藎忱在心裡嘀咕一聲,微笑著說道:“好了,讓她和陳叔寶過日子去吧。本王不感興趣。”

將佩劍收回去,李藎忱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真是無聊的對手啊。”

話音未落,他已經大步向前方的大殿走去。

裴子烈等人相顧無言,隻是快步跟上。

漢王八月十三,李藎忱兵抵建康府,陳右仆射孔範開城投降,李藎忱於是日生擒南陳皇帝陳叔寶於皇宮枯井。

因陳叔寶同張麗華、孔嬪兩人同躲於井中,這皇帝至死不忘美人,消息傳於市井,引為笑談,而張麗華的胭脂蹭在井欄上,留下一抹粉紅色,因此這井也被人戲稱為“胭脂井”。

————————————

孔範小心翼翼的穿過滿是甲士的回廊,走向禦書房。

每一次來禦書房的感覺都不一樣。陳頊的時代,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壓抑,讓孔範不敢抬頭;陳叔寶時代,則是明晃晃的富貴奢華,讓孔範根本感覺不出來這裡是皇帝和親信臣子討論政務的地方;而李藎忱時代,孔範感受到的是凜然的殺氣,也是那些年輕的甲士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英氣。

南陳的羽林郎和虎賁郎可沒有這種氣勢,一看就知道都是沙場百戰精兵。

站在禦書房門口的將領叉腿負手,神情肅然,見到孔範過來,隻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而孔範也知道眼前這個就是李藎忱麾下精銳中的精銳——羽林騎的統領程峰。

難怪外麵的那些士卒,雖然年輕,卻都給人一種百戰餘生的感覺。輕輕打了一個哆嗦,孔範還是硬著頭皮走進去了:

“微臣,參見殿下。”

李藎忱此時正靠著桌子,把玩著桌子上的玉璽。

沒錯,就是赫赫有名的傳國玉璽。

和氏璧清幽的玉色還有那標誌性的鑲金一角,無疑都在告訴李藎忱這就是後世根本無緣得見的大秦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在西晉滅亡的時候流落到胡人前趙劉聰手中的,緊接著在後趙和冉魏之間流傳,因為《殺胡令》在後世越發受到追捧的武悼天王冉閔,在國家破滅之際向東晉求援,而求援的依憑就是傳國玉璽。奉命前來的東晉將領用巧技先行騙走傳國玉璽,派遣精騎連夜送回建康。

於是傳國玉璽就這樣回歸晉室,在南朝四代之間輾轉,此時出現在李藎忱的麵前。

緩緩的抬起傳國玉璽,李藎忱看到了玉璽的肩部和側麵,那裡都有曾經打磨過的痕跡,應該是把曹丕刻上去的“大魏受漢傳國璽”和後趙石勒專門刻上去的“天命石氏”這幾個字給打磨掉了,而玉璽上鑲金的一角也不用說,這是當初王莽篡位的時候,西漢元太後怒將玉璽擲地而摔壞的。

(作者按:《漢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並未記載玉璽有缺損,因此存疑,此處依照大眾說法)

而玉璽的底部,自然就是眾所周知的四個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李藎忱喃喃念了出來,輕輕摩挲著這已經不知道經曆了多少代皇帝、多少戰火離亂的傳國玉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