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吐穀渾在隋朝的時候達到全盛,曾經一度全占河右,將隋朝在西北的疆界牢牢鎖死在大河以東,甚至比不上現在的大漢。不過好景不長,不過二三十年,唐太宗以李靖、侯君集出西北,吐穀渾國破內附。
可以說現在的吐穀渾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甚至因為北周和突厥的打壓,就連之前作為部落聚集地的沙州(今敦煌)都待不住了,隻能越過祁連山遷到了伏俟城(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完全龜縮在了山南。
但是祁連山南那是什麼地方,大家可都心裡清楚,苦寒之地不說,還得隨時和吐蕃大大小小的部落爭鬥,搶奪為數不多的河穀。吐穀渾當然也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重返沙州,而擋在前麵的第一重障礙自然就是突厥人。
很快曹忠和徐德言就見到了吐穀渾的使者世伏。
這是一個身穿著藏地衣衫的漢子,臉頰曬得通紅,如果不是他的身份擺在這裡,恐怕誰都不曉得這位就是吐穀渾未來汗王,現在的汗王誇呂的嫡長子。
誇呂讓自己的兒子前來作為使者,誠意已經十足。
而他們的意思也非常簡單,現在北周已經調集兵馬準備掃蕩突厥人,而突厥人一旦向西,必然就會壓迫大漢和吐穀渾,所以這兩家也得聯起手來在河西有所作為了。
實際上說得通俗易懂一些,吐穀渾想要重返沙州,所以他們希望能夠聯合大漢一起對付突厥,否則以現在吐穀渾的國力,彆說返回沙州了,突厥人不趁機前來搶他們一番就是好的了。畢竟此時的吐穀渾可沒有後世隋朝時期那樣的力量,甚至比不上大漢在西北的軍力,所以他們著急想要尋求大漢的幫助也在情理之中。
突厥人肯定會想要找軟柿子捏,所以兩個軟柿子也得湊在一起讓突厥人一下子捏不了兩個。
不管怎麼說,這個世伏還是頗有幾分才能——曆史上也正是他帶著一直艱難求生的吐穀渾走向全盛——三言兩語就把吐穀渾的意圖闡明清楚,而且他也不多說其餘的,隻是看著徐德言和曹忠。
似乎很有把握。
而實際上徐德言和曹忠不可能不心動,現在他們正在擔心武威的情況,隻是憑借長城,武威很有可能守不住,到時候大漢想要再奪回武威並且站穩腳跟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而一旦吐穀渾參戰,那就可以給突厥在西側造成足夠的壓力,迫使突厥不敢全軍南下武威。
至於吐穀渾想要的,是大漢根本控製不了的沙州,曹忠和徐德言也沒有辦法把目光放那麼遠,眼前的問題解決不了,彆說沙州了,西北都不用想要了。
一邊先派人送世伏等下去休息,徐德言一邊轉而看向曹忠:“你怎麼看?”
“還有得選麼?”
“此事是否要稟報陛下?”徐德言擔憂的問道。
不管怎麼說都是和外族合作,不算什麼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