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尉遲熾繁溫存之後的李藎忱神清氣爽,臉上還掛著笑容。
陛下心情好,顧野王和蕭摩訶等人的心情也不差。
剛剛結束的西北之戰看上去隻是發生在西北一角的戰鬥,但是對於整個大漢上下都是受益無窮的。
對於一個農耕王朝,冬天一般都是農閒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大量勞動力的流失。通過西北之戰的帶動,整個大漢的勞動力都因此而動了起來,新的工坊不斷搭建、新的糧倉開始挖掘,從塞北到江南,整個大漢因為這一次的戰爭而忙得熱火朝天。
這是在支援西北,也是在大漢國力調動的演練,至於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為了之後的北伐之戰做準備的。事實證明在舉國動員之下,哪怕是在風雪交加的冬季,大漢也是可以爆發出來很強的凝聚力的,當然這也歸結於李藎忱重新組建的行政結構以及民族政策。
更為年輕的政府班底、更加合理的行政區劃,顯然讓一切都變的流暢和順利,一些文件和命令的審批不再需要經過層層批閱,物資的調動也在禦史台的監督下暢通無阻,不會再和南陳時候那樣由於各個王府和各個都督之間的各自為政而需要經過層層盤剝尚且慢吞吞。
至於那些巴人、南中各部、嶺南各部,更是在這一次的舉國動員之中發揮了很強的力量,尤其是已經下山定居時間比較長的巴人,成為這一次把巴蜀的糧食向西北轉運的主力,行駛在蜿蜒蜀道之上的車隊多數都是巴人丁壯組成的,甚至這些丁壯都是自發前去漢中參軍的,所以護送糧食和器械隻不過是讓他們多了一項順手的任務,官府隻需要負責他們的夥食。
而這些丁壯到了漢中之後就會編成軍隊,以應對當時西北有可能出現的大潰局。當然最終西北的軍隊沒有讓這些袍澤有機會上戰場,官府現在正在統一組織返鄉,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這些丁壯也都經過了準軍事化和初步的軍事化訓練,現在返鄉主要是為了準備明年的春耕,而春耕之後隨時都可以再次成軍。
與此同時,嶺南一年三熟的糧食也是源源不斷的北運,“漓水—靈渠—湘水—大江”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整個大漢在這一場戰爭的背後凝聚為一個整體,這才是朝廷上下最高興看到的。
糧食的運輸、人口的流動,無疑最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
“諸位愛卿,今日雖然不是大朝會,但是在座的也都是我大漢的國之棟梁。”李藎忱的目光在臣子們身上掃過,小小的禦書房之中,朝廷尚書以上的官員濟濟一堂,“能夠通過諸位掌控天下,朕之幸也!”
“臣等愧不敢當!”
“閒話少說,切入正題,”李藎忱一揮手,徑直走到那輿圖前,“現在這天下尚且不全在朕五指之間,諸位卿家以為,明年我大漢應當如何,何事應當優先?”
顧野王當即站出來:“啟稟陛下,臣以為休養生息依然是重中之重,這一次西北之戰固然說明我大漢可以在短時間內動員起來足夠的兵馬和糧草,但是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我們的糧食儲備並沒有那麼多,以至於甚至不得不從嶺南和南中等更遙遠的地方調集,我們的人口依然無法和北方比肩,和北方動輒有十萬大軍相比,我們舉國之力恐怕才能在一個方向上湊出十萬大軍。”
蕭摩訶也說道:“既然宰輔說到軍事,臣想附加一句,根據太尉府的推演,想要完全對楊堅形成優勢,需要至少三十萬兵馬,想要對宇文憲形成壓製,人數更要比這個多。而現在我們在西北、漢中、襄陽和淮南等方向加起來的兵馬總共就隻有這麼多,而且如果我們全力征伐其中之一,就意味著要把側翼暴露給另外一個,因此臣以為至少現在北伐不是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想辦法彌補在兵力上的缺口。”
這兩個文武官員之首站出來就把直接北伐的路堵上了,不過這倒是也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這一次西北之戰同樣也暴露出來大漢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少的短板。
可是人口的劣勢怎麼才能在短時間內彌補,恰恰又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畢竟要鼓勵南方的生育,還得維持百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