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攜帶大量攻城器械,誌在長安的大漢軍隊來說,肯定開闊寬敞的斜穀道是上上之選,通過漢中走斜穀道抵達三輔,過了三輔也就是長安城下。
隻不過現在斜穀道還在楊堅的掌握之中,楊堅以遼東李氏鎮守三輔、扼守斜穀道,以梁睿鎮守蕭關,扼守西北大道,李藎忱如果想要從漢中和西北入關中,斜穀道和蕭關也是必須要拿下來的。
蕭關作為關中四塞之一,其堅固和險峻不在蕭關之下,再加上西北大軍尚且還要防範吐穀渾和渡河西去的突厥,所以西北這一路必然沒有辦法作為主力,真正可戰的實際上也就是漢中的大軍,現在大漢已經把部分西北軍隊調集到了漢中,再加上集結的巴蜀主力,從漢中突破三輔是最佳的選擇。
若是能夠先一步擊破李弼,掌控褒斜道,的確方便之後直撲長安。
但是一旦采取這樣的策略,也就意味著大漢將會從原本最擅長的奇兵突進變成穩紮穩打的正兵推進,這樣楊堅隻要還有點兒腦子,應該就知道大漢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整個戰略部署也就等於暴露無遺,雙方之間注定會有硬碰硬的決戰,這和大漢一貫的行事思路顯然是大相徑庭的。
也因此,饒是性情穩重的裴子烈都微微皺眉。
倒是李藎忱若有所思。
大漢軍方的作戰思維受到李藎忱的影響,最擅長的就是孤注一擲、奇兵製勝,但是每一次采取這樣的作戰都意味著要承擔相當的風險,尤其是隨著現在大漢逐漸成長為一個地跨西北到江南的龐大王朝,這樣的風險也就從原來的失去一個落腳之地變成現在的一旦戰敗就有可能整個王朝一蹶不振。
李藎忱在主觀上實際並不鼓勵這種作戰思路,他在之前帶著大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難征伐中,曾經幾度都是采用奇兵製勝的方式戰勝的敵人,這也讓大漢軍方愈發青睞於這種出其不意的戰爭方式。
然而他們卻忘了,當初李藎忱帶著這一支軍隊向前進的時候,他們的背後了無依靠,甚至就連他們的腳下所踩的土地都不屬於他們,所以他們除了前進彆無選擇。
可是現在大漢真的還能夠和之前那樣像是一個無賴的賭徒一樣和彆人鬥爭麼?
大漢現在並非一無所有啊。
李藎忱甚至漸漸能夠理解為什麼南朝這麼長時間來愈發不想北上,因為誰都害怕把這煙雨繁華一夕之間敗壞乾淨啊。
若是按照現在賭博一樣衝入關中,李藎忱真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也不是神仙,曆史已經在他的手中被完全扭曲了,所以李藎忱也不能確保自己這一戰就是成功或者失敗。因此或許正如楊素所說,穩紮穩打並非壞處。
不管怎麼說,李藎忱進攻楊堅,都算實打實的滅國之戰,楊堅可不是陳叔寶,李藎忱自然不能指望著能夠四個月之內就戰勝楊堅,對付這樣的對手,留出來兩年的步步蠶食恐怕也有些緊張啊。
楊素此時朗聲說道:“楊堅麾下現在尚且有諸如韋孝寬、李穆、梁睿等人在內的良將,又有鄭譯等人攘助把持朝政,宇文贇形同傀儡,能夠翻起多大的浪花?因此至少短時間內楊堅的統治依舊穩如泰山。所以我們與其兵行險招,不如再等一年,積蓄力量之後舉國之力,以驚濤拍岸之勢掃蕩關中,甚至屆時可以直接從淮北和淮西出兵,夾擊洛陽,一戰而天下一統!”
擲地有聲,也如黃鐘大呂,在所有人的耳畔和胸中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