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藎忱可以確保內廷和外廷平行運轉的政治製度在自己的手中穩步前行,但是他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子孫也會有能力完成在這中間的製衡,所以顧野王清楚李藎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人老而不死為妖,顧野王活了這麼大的年紀,這還是可以拿捏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這個新的機構又應該如何稱呼之?”李藎忱沉聲說道。所謂師出有名,在古人眼中,自然都得有個講究的名字。
當即朝堂上的官員們麵麵相覷,再同時看向李藎忱。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畢竟這個新組建的機構將會橫跨文武兩個方麵,並且將會決定整個大漢至少一年到兩年之中的決策。
說句實話,李藎忱倒是不反對直接把“軍機處”的名字冠上去,這樣讓他自己都覺得非常有代入感。但是代入感歸代入感,畢竟這不隻是設立出來統籌軍事的機構,還要有整個大漢的政治民生等等都在考慮的範疇之內,自然也不可能以“軍”之名稱呼之。
此時沈君高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北方戰事為我大漢之機密,而陛下以此新部門管轄統籌,管理謂之樞,此事可稱密,因此微臣以為‘樞密’兩字最為妥當,同時其含蓄深意,又不足為外人察覺也。”
李藎忱怔了一下,沒有想到跳過了軍機處,還是沒有跳過樞密院。
樞密院在曆史上出現於唐代,興盛於宋代,幾乎可以稱之為宋代的“太尉府”,主管軍事和軍事相關的一應事務。但是實際上樞密院剛剛設立的時候,還隻是單純的和其名字一般無二,主要就是處理皇帝身邊的私密事宜,隻不過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到了宋代隻剩下了一個名字,其本質早就已經被完全改變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樞密院稱呼之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隻不過李藎忱記得好像樞密院在唐朝剛剛設立的時候,主管樞密院的都是太監吧?
不過自己現在也隻是用這個名字罷了。
“朕以為可,”李藎忱斟酌說道,“那便如此!”
————————
大漢新元元年的第一次大朝會結束的很快,不過恐怕在這之前睡也不會想到,在這短短的幾個時辰之中,大漢確定了未來幾年之中的基本國策。
恐怕就算是現在朝堂上胸懷壯誌的李藎忱都不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這些決定又將會對整個曆史造成怎樣的影響。
實際上現在的李藎忱也無從去想這些問題,曆史已經徹底改變,因此李藎忱如今一步一步走下去同樣也麵臨著太多的挑戰,以至於他解決掉一個問題的時候又要麵對新的問題,李藎忱現在愈發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向前看。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過這種感受了?以至於甚至就連自己都拘泥於之前製定的“搶地盤”的政策之中,如果不是今天楊素一語驚醒夢中人,李藎忱也不知道自己最終會帶著大漢一步一步走到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