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李藎忱穿過回廊一直走到書院的後麵院落,蕭琮的腦海中還在一遍一遍回放著剛才在門外的景象。
蕭琮也算是見識過大場麵的人了,但是今天這樣的場麵他怎麼都沒有想到。畢竟在他的理解之中,皇帝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如果皇帝彎腰躬身、把自己的身段放到了塵埃中,那麼就很難再稱得上是九五之尊、上天之子。
可是李藎忱展現在蕭琮麵前的形象,讓他覺得自己似乎重新認識到了皇帝這種形象。李藎忱的言行看上去和凡人也沒有什麼兩樣,但是這個笑起來讓人沒有什麼敵意的年輕人,卻讓蕭琮怎麼著都不可能把他看作是一個尋常人。
他能夠感受到李藎忱振臂之間一言一行的引導,能夠感受到他身上這種向上奮鬥的勇氣,自然也就更加願意追隨這樣的帝王。甚至有的時候蕭琮自己都會想,如果自己坐在李藎忱的位置上,是不是也能夠如此拿捏分寸,讓自己看上去是一位能夠帶領一個王朝走向全盛的開國雄主,又是一位和英武的鄰家兄長沒有什麼區彆的心中偶像。
儼然現在的李藎忱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拿得起放得下,朝堂上、書院外,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可是人們根本感受不到這種形象切換中間的阻礙,甚至他們並不認為這樣的形象切換存在,李藎忱在他們的心中就一直是這樣的。
在蕭琮看來,實際上李藎忱能夠如此拿捏得住自己的身份,最重要的還是李藎忱給了每個人希望。無論是想要建功立業以求青史留名的,還是單純的想要家財萬貫或者平步青雲的,都可以從李藎忱頒布的一項又一項政策之中尋找到上進之道。
希望,在這亂世之中能夠撥開籠罩在頭頂上幾代人三百年的烏雲,看到前行的希望,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
想到這裡,蕭琮隻能歎息一聲。
無論是自己還是父親,都注定了不是李藎忱的對手。
“這一次的入門三考,是誰的主意?”李藎忱走到書院二樓,伸手扶著欄杆向下看去。這個院落之前的大院落之中,已經有很多士子通過了前麵的考核前來領取屬於自己的作文題目。
剛才蕭琮陪著李藎忱一路走過來,更係統的介紹了整個考試的內容。這三次考試實際上分彆考察了一個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對當今時政要點的見解,可以說考察的已經非常全麵了。畢竟李藎忱需要的是能夠經過兩年到三年的培養就能夠出將入相的人才,所以這些人才的起點注定不可能太低。
而考生在每一個環節考試結束之後,都會獲得屬於自己的考試分數,三個環節的考試分數加起來才是評定一個考生能力的依據,而如果在某一個環節有突出表現的考生,就算是其餘兩個環節的分數不高,也同樣可以獲得機會。
蕭琮沉聲說道:“此事是家父提出來的,而微臣和書院之中的幾位先生多加研討,同時又征詢了孝穆公、沈公等人的意見,方才最終製定出來,臣等皆以為這或許不是最佳之辦法,但應該還算妥善。”
李藎忱微微頷首,這樣的考試方式實際上已經把筆試、麵試和辯論能力等等都考慮在其中了,就算是在後世,這樣進行初步的考核和選拔人才也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