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如遭雷擊,一下子愣住了,剛才勉強想出來的反駁蕭世廉關於上洛之戰的話,這個時候都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楊堅,值得嗎?
其實單純就賀若弼本人來說,這個答案應該是,不值得。
賀若弼,複姓賀若,從這個複姓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典型的漢化的鮮卑人。而楊堅則恰恰相反,是一個半鮮卑化的——當然這個過程也是無奈之舉——漢人,楊堅本身就對這些鮮卑人沒有什麼好感,同時也懷疑他們是不是會真的效忠於自己。
尤其是賀若弼在宇文贇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多次表示過自己對於宇文贇的不滿。要知道那個時候,楊堅和宇文贇還是一體的,對於宇文贇不滿可不就是對於楊堅不滿麼?在這麼多朝臣之中,曾經多少表示過反對宇文贇的將領和皇親國戚,大多數都倒向了宇文憲,賀若弼和宗室之中的宇文神舉等人是極少數的一部分。
而宇文神舉自然不用說,這家夥聯合宇文孝伯等人把整個長安鬨了個底朝天,導致楊堅死了兩個兒子不說,也被迫撕下來原來還僅剩下的一點兒道義上的麵紗,自己從道義製高點上滾了下來,也讓宇文憲變得名正言順。
因此楊堅對於賀若弼是沒有什麼好感的,當賀若弼在東線韋孝寬手下的時候,楊堅也好、韋孝寬也罷,都不給賀若弼一點兒獨自領兵的機會,這一次如果不是武關告急,也輪不到賀若弼上陣,畢竟這是對付李藎忱而不是對付宇文憲,楊堅對於賀若弼會直接投敵的擔憂還沒有那麼大。
而且即使是如此,楊堅還是把自己的親信高熲派遣過來作為賀若弼的副手,名為輔助,實際上未嘗沒有監視他的意思。尤其是高熲回去調動兵馬,楊堅還不放心,又專門把崔仲方調遣了過來。這崔仲方身為文官卻多在軍中,對於軍隊的了解自然勝過普通的文人墨客,而且他原來也都是扮演著長史、監軍的身份,楊堅派遣他過來,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更不要說曆史上,尉遲迥在宇文憲死後盤踞鄴城造反,楊堅因為擔心賀若弼也跟著造反,徑直派人前去解除了賀若弼的兵權。賀若弼雖然表示抗議卻無能為力,最後被押送到長安城賦閒。
後來還是高熲舉薦,賀若弼方才有機會和韓擒虎一起成為討伐南陳的主將之一。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這其中是感受不到楊堅對賀若弼的信任的。
蕭世廉這麼一句話丟出來,讓賀若弼已經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回答,張了張嘴,勉強說道:“為將者,就算是······”
蕭世廉笑了一聲,打斷了他勉強想出來的解釋:“賀若將軍捫心自問,如果不是因為武關告急,你會得到獨領一軍的機會麼?如果武關當麵的對手不是我們而是尉遲迥乃至於王軌和宇文憲的話,恐怕也不會有這個機會吧?”
賀若弼一時語塞。
蕭世廉的確拿捏住了他的命門。
“楊堅用人如此猜忌,而賀若將軍能夠為了楊堅苦戰一月有餘,已然儘力。”蕭世廉緊接著說道,“你的苦戰並沒有換來楊堅的信任,為什麼還有再戰下去呢?”
賀若弼登時挺直腰杆:“某效忠的不是楊堅這個亂臣賊子,而是大周,是我大周的皇帝陛下!”
“哈哈哈!”蕭世廉忍不住大笑出來,“賀若將軍的忠義某佩服,但是怎麼看來這忠義都有些不對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