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雖然自古就有欽天監,但是欽天監主要都是觀察記錄天象之中的異常用來服務於政治,華夏的天文和地理真正開始全麵發展實際上還是要到元明時期,西方傳教士的出現以及郭守敬等天才的橫空出世,讓華夏開始正式的認識到了天文和氣象的變化和整個世界運行之間是存在足夠規律的。
已經有不少人躍躍欲試,想要跟著李淵一起反駁李藎忱。
如果不是因為那是皇帝陛下,他們就不隻是“躍躍欲試”了。
李藎忱並不責怪學生們,他隻是微笑著說道:“那你可曾到過天邊?就真的看到太陽從天邊落下,而我們再也無法向前了麼?”
李淵頓時漲紅了臉。
學院之中一向講究的就是“實事求是”,可是正如李藎忱所說,自己還真的沒有到過、沒有見過,就算是按照古人書籍上所說,那也終究都隻是猜測。
因為李淵相信古人也應該沒有到過、沒有見過,否則他們更應該有詳細的記錄,記錄天邊到底有什麼。而且也應該有人有記錄下來,到底通過什麼辦法才能到達地的儘頭。
至少不會是歸墟和無邊無際的瀑布這樣模棱兩可的記載。
每個人的記載不同,那就肯定說明有人是錯的,或者說明大家都是錯的。
因此自己反駁李藎忱的話在根本上實際上是沒有依憑的。
“朕倒是認為天和地或許是圓的,為什麼呢?”李藎忱饒有興致的走到課桌前,拿起筆在板子上畫了起來,“或許諸位有機會到過河邊或者海邊,當我們向海平麵眺望的時候,當一艘船出現,我們先看到的是什麼?”
李淵皺了皺眉,對於出生在關中,甚至都沒有見過大海的他來說,這個問題顯然很有挑戰性。而此時另一名有些瘦弱的男生站了起來,恭敬的說道:“啟稟陛下,學生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後才會看到船。”
“沒錯,那麼為什麼是這樣的?如果地是平的,那我們豈不是應該直接就可以看到整個船麼?”李藎忱話鋒一轉。
整個學堂上頓時沉默了。
這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自然也從來沒有思考過。
“因為地不是平的······所以我們才能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那名男生皺眉道,顯然他也不敢相信事實是這樣的,可是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解釋?
李藎忱大笑著點了點頭:“沒錯。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張須陀!”
李藎忱的笑聲差點兒戛然而止。
沒想到大漢的金陵書院,竟然當真臥虎藏龍。
張須陀可不是什麼等閒之輩,曆史上此人是隋朝大將,曾經追隨史萬歲平定巴蜀和南中,又追隨楊素南征北戰,被認為是隋朝後期的柱石人物,名將秦瓊就曾經追隨他。張須陀最後卻死於李密之手,輸給李密這種隋唐亂世之中的梟雄,也不算恥辱了。
今年金陵書院招生的名單李藎忱並沒有看,他也不想、也沒有精力對金陵書院事事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