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223 字 10個月前

這是時代的變革,能夠見證這種變革,讓身處大潮之中的他們當然很是激動,因為那一刻他們甚至能夠感受到,曆史已經因為他們而改變,或者說他們就是曆史了。

“平身,”李藎忱的手抬起,“宣,入殿!”

“考生入殿!”袁大舍的聲音難得的中氣十足,甚至都讓人忘了他是個宦官——李平當然不會拆穿這個老太監私下裡為了這一刻到底練習了多久。

“謝陛下!”考生起身,沿著台階走上大殿。

而李藎忱已然轉身先一步登上了丹墀,不過他並沒有坐下,而是靜靜看著考生們依次進入大殿上已經排列好的桌椅之中。

在大殿的兩側,還有一些官員正在奮筆疾書。

這些官員以史官為主,主要是為了記錄下這曆史性的一刻。而還有一部分人,身上雖然也是穿著官服,但是他們的身份卻是新成立的《大漢報》的記者。

記者,記錄的人,到不能算是一個這個時代不能理解的稱呼,所以李藎忱也不客氣的照搬了。

大漢的工部一向是被李藎忱支使得團團轉,不過李藎忱安排下來的任務,他們終究還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完成了,這其中自然就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

當時大漢開國之初,為了促進文教工作,李藎忱把發明印刷術的任務交給了禮部和工部,工部雖然比較忙,好在禮部這邊尚且有時間,總算是把這種東西給研究出來了。

李藎忱知道活字印刷術要比雕版印刷更好用,所以上來就乾脆要求直接研發活字印刷。之前受限於材料,研製出來的活字總是不牢固,印刷出來的東西參差不齊,所以工部隻能先雕刻了雕版,這也讓李藎忱感慨曆史總還是在頑強的沿著原本的進程向前走。

不過很快隨著大漢的冶煉產業產量和技術都上來了,活字印刷自然也就不再是什麼難事。

相比於曆史上從唐到宋才實現雕版到活字的轉換,這個時代的印刷術發展的的確非常快了。

正是因為印刷術的快速發展,大漢在各地建設書院和義學才有足夠的資本,否則哪有那麼多書本給人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