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彆的,宇文憲麵對李藎忱這個皇帝的時候,都要低人一等啊。畢竟他是王,而李藎忱是帝。
就算是宇文憲自己沒有想法,也保不齊手下的人同樣沒有想法。
登基做皇帝的野心,不一定是人皆有之,但是從龍之心,絕對是人皆有之。
此時李藎忱當然不好直接說出來自己的想法,畢竟這隻是自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的揣測。而身為皇帝,他的觀點自然而然在群臣眼中就會有一定的權威性,一旦自己先說了,說不定大家的思路都會跟著一路跑偏。
“啟稟陛下,已經派人去宣劉休征。”楊素急忙回答,“頃刻當到,還請陛下等候。”
李藎忱微微頷首,先把話題轉移開來:“如果此時開戰,我們的勝算有幾成?”
這個問題顯然楊素等人早就已經考慮過了,或者說太尉府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從整個大戰略上估算戰爭的可行性。
楊素沉聲說道:“啟稟陛下,六到七成是有的。”
“那你們覺得我們如果以此為借口先行開戰,能否取得突破?”李藎忱緊接著就把問題牽扯到了最敏感的地方上。
如果我們要打,那麼能打到什麼地步?
“單純就現在國內的糧食儲備來看,足夠支撐大軍作戰半年,按照我們原本的計劃,應該是在來年開春之後再動乾戈,這樣雖然會多消耗一部分秋天的糧食,但是能夠保證明年春耕的順利。”楊素斟酌說道。
李藎忱等人都微微頷首,實際上就是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現在就發動進攻,但是進攻的持續時間可能不會太長,因為軍隊一旦北上,春耕很難有所保證,自然再下一輪的夏收和秋收就很難提供足夠的糧食,因此不管是怎麼打,都隻能止步於明年年內。
還有一個選擇自然是等到來年開春之後再行北上,春耕完成之後,糧食至少可以保障今年年內以及來年下一場春耕之前的消耗,給了漢軍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如果再算上嶺南一年三熟的農作物的話,那就等於讓漢軍又多了至少兩個月的時間,加起來就是小半年啊!
北方雄關眾多,尤其是還有潼關、虎牢關以及大河這些阻礙,想當初李藎忱入關中的時候,武關就曾經阻攔漢軍長達一個月之久,若是想要在年內就一路破關斬將殺入鄴城,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可是如果進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麼很難再構築起來一道堅固的防線,很有可能會在原野上遭到鮮卑騎兵的反撲。
到時候漢軍缺少糧食,在北方原野上又很難抵擋鮮卑騎兵,保不齊會演變成又一次的“元嘉草草,倉皇北顧”,當初的元嘉北伐,不就是麵臨了類似的情況麼。
而當朝的人當然不會知道,曆史上還有一次端平入洛,也是和這個一樣的遭遇,當時的宋軍遠道北上,缺少糧食又正值冬季,被蒙古騎兵從北到南一路席卷、勢如破竹,最終南宋喪失了最後收複中原的機會。
李藎忱當然不傾向於讓端平入洛的悲劇提前千年上演,所以他是想要選擇後者的,這也是李藎忱為什麼一直堅持要等到春耕之後,就是想要讓大漢的糧食有更多的儲備,哪怕這種儲備還在田裡,至少給人一個念想。
畢竟一年半的征戰時間和小一年是不能相比的。
小一年可能隻夠漢軍殺入洛陽,但是一年半應該足夠漢軍突破大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