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學先生有些詫異:“這······”
“活到老,學到老,希望為時不晚!”
裴矩揚了揚手,找課本去了。
算學先生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感慨。
之前大家總是說,教材的一統,簡直可以稱之為“書同文,車同軌”,全國一統,更加的公平也有利於批量的培養有用人才。
而現在算學先生感覺個中的意義不僅於此。
不說彆的,至少算學,已經從原來的低人一等變成了現在的和文學、史學平起平坐,任何人,尤其是學院之中的學生都不敢小看算學。學好了彆的,到底還是隻能寫寫文章,真正融會貫通的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朝廷需要的人才。
而算學學得好,之後至少工坊的重要崗位上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時代變了,理念變了。
對自己來說,不是什麼壞事。
希望下一次時代再有改變的時候,自己不會被拋棄。
腳步聲響起,裴矩已經拿著課本來了。
算學先生深深提了一口氣,推門走進去。
就算是時代改變又怎麼樣,自己又不是不會動腦子,大不了再學!
—————————————————
“看來讓裴矩來擔任這個山長,還真是選對人了。”李藎忱放下奏章,這是禮部提交的關於明年各學院招生、教育工作的報告。
這個報告當然也不是隨便報個數就可以的,禮部在各個州府的吏員會負責進行核查,並且還會和本地州府報告上來的今年大致的學生數量以及招生報考情況等等進行核對。
比如金陵書院的主要招生範圍主要集中在江南各州府,自然就要統計這些州府的學生招收情況,比如會有多少適齡學生要進入書院,或者至少有這個意向。
一旦核對出來數量上的問題,那就肯定不是書院的問題就是本地州府的問題,禮部會把這個問題移交給吏部,由吏部統一進行排查,查看問題的到底出在哪裡。
而一旦發現兩邊的數據都比較小或者比較大,那就需要思考為什麼今年的學生這麼少或者這麼多,是因為其餘經濟或者工業的發展衝擊到了書院的招生,還是書院招生政策不對,而或者本地州府不配合。
既然朝廷打算全力發展教育,那麼自然就不可能浮於表麵,教育的多樣和深入,才能幫助大漢培養出來更多有需求的人才。
裴矩顯然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今年龍門書院學生的培養上,他提出了“各科並重,德智體美一應俱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