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詢頓時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楊素說的沒錯,他們這一路北上,實際上非常順利,各地州府基本都是望風而降,而常善和韓果這兩個家夥也不想在平原上和漢軍過多糾纏,在前麵一路撒歡兒的跑,他們就算是銜尾追擊也沒有什麼斬獲,相比於拿下齊子嶺的蕭世略所部、拿下河內的禁衛軍和拿下汲郡的陳智深所部來說,屬實是差得遠了。
李詢擔心的是自己這邊會不會功高震主,卻沒有意識到漢軍各部北伐之後立下的功勞,沒有一個少的,自己要是再不加把勁的話,到時候論功行賞很有可能連名字都不配被寫在功勞簿上。
“你平時也是這麼和彆人說話的?”李詢勉強擠出來一句話,帶著不滿的意思。好好說話也就算了,你這不是明擺著嘲諷某麼?
楊素看了他一眼,徑直去翻閱公文:“這樣說你好理解。”
李詢一甩袖子,轉身走了。
這家夥,就差直接說自己傻了。
而楊素微微抬頭,看著他的背影,不由得一笑。
多年來,李詢雖然轉戰南北、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楊素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李詢依舊還是沒有從自己降將的身份之中走出來,所以他有時候過於謹慎,很有可能會白白錯過很多機會。
現在是三百年來最後的亂世征伐了,大家都在拚了命的搶奪功勳,等到和平來臨,對外戰事必然會越來越少,到時候可就不是隨時都能夠上陣立功了。因此李詢的謙虛謹慎,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
先把功勞搶到手,對付那些攻訐也會更有底氣。
身為李家現在在軍中的頂尖人物,李詢顯然還不足以重現當年李氏子弟遍天下的盛況。隨著李穆等老一輩逐漸故去,若是李詢還不能擔當起來李氏繼承人的責任,那麼堂堂隴西李氏很有可能也隻是曇花一現,就此作罷了。
同是關中世家,又看在李穆老爺子曾經親自寫信說明此事的麵子上,楊素不介意拉李詢一把,就看他自己上不上道了。
畢竟楊素也不是慈善家。
偌大的弘農楊氏也等著他主持呢。
——————
鼠雀穀,回馬灘頭。
此處是鼠雀穀南端第一個險要淺灘,兩岸群山林立,隻有一大片灘塗因為水流回轉的原因出現在山穀中,連接南北山路。顧名思義,從南向北的人,看到這處灘頭,就要想想是不是調轉馬頭了。
這也是漢軍進入鼠雀穀要攻占的第一個要衝。
北周軍隊在淺灘的北端立下營寨,在河道上又布設了鐵索和鹿砦等等,以防止水師戰船直接溯流而上,包抄營寨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