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這個家夥,帶著海軍仗著有些地方隻有海軍能到,陸師到不了,這些年可是撿了不少便宜,現在又想來撿便宜了。
“立足遼東固然要緊,但是此事也不隻是海軍的任務,陸師和白袍都應該多加配合並且參與其中。”李藎忱緩緩說道。
好處要是都被海軍拿走了,那陸師難道就不會有意見麼?
這些年陸師在前線打生打死,海軍總是在南洋等地撿便宜,陸師難道不眼紅?現在總算是要解決掉最大的敵人了,陸師又何嘗不在盼望著北周滅亡之後,草原、遼東、西域,任由他們向前高歌猛進?海軍這個時候又要跳出來搶功勞,還有完沒完了?
海軍和陸軍之間因為搶奪功勞和撥款有矛盾,那李藎忱能夠容忍,但是如果雙方之間矛盾積怨日益加深,最終相互攻訐甚至在戰場上相互掣肘,那李藎忱就無法容忍了。
後世本子的海軍和陸軍鬨得全世界都知道,引為笑談,李藎忱並不想讓這種矛盾最終影響到大漢順利的前行。
“至於海軍,遼東外海逢冬冰封,再加上高句麗並無強大水師,因此海軍完全不必派遣過多船隻前來遼東。”李藎忱斟酌說道,“海軍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向東和向南上。”
海軍和陸師隻要碰麵,肯定會有利益上的衝突,繳獲的背後可是直接關乎著賞賜。因此在整個戰略部署上,李藎忱也是傾向於陸師向北、向西,而海軍向東、向南,雙方儘可能避免直接的合作,就有可能避免直接的衝突。
當然了朝廷的財政最終會傾向於哪一邊,就要看誰能夠在自己的方向上取得更多的成果了。
這一次幽州之戰動用海軍,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海軍的話不可能實現跨海遠征,而進攻遼東的時候同樣也少不了海軍的攘助。不過李藎忱並不打算讓海軍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這裡,這樣海軍的發展之路將會被局限在遼東、高句驪和青州環抱的這一片海域中,路自然而然的就走窄了。
屬於海軍的天地,應該是群島密布的南洋,是遼闊無垠的東洋和西洋,是遠方的大陸。
李藎忱對海軍的期盼當然不能儘數說出來,不然的話,他也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自己會知道這麼多。
皇帝固然是需要營造自己的神秘,以讓萬民對其形成敬畏,但是李藎忱更傾向於把這種神秘落點在已知的人和物上,未知的萬千世界,還是讓一代一代的漢家子弟去努力探索才比較好。
假如自己把一切都和盤托出,那麼一個民族的未來也都會限製在這個框架之中,這和李藎忱想要鍛煉這個民族的對外開拓進取能力的意圖自然也就截然相反。
立足遼東,是大漢在一統天下之後踏出的第一步,斷不能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