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世廉和張須陀離去,原本在原野上列陣的大軍轉而向各個方向移動,搶占水源、安營紮寨。
李藎忱伸了一個懶腰,感受著春日的風吹動著自己的衣襟。
現在,自己最需要的就是等了,等晉陽戰場那邊出來好消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自己已經走過了血火征途,隻剩下這最後的一步了。
老天爺,你不要捉弄我。
————————-
“轟!”炮聲隆隆,在狹窄的穀地之中回響。
火炮一門一門在關城下排開,轟鳴不斷。
炮彈直接從陡峭的山坡下拋上去,重重的撞在城牆上,很快就撕扯出來一個又一個的坑窪。雁門關的城牆並不是磚牆,現在北周境內除了鄴城和晉陽兩座雄城之外,其餘的州府都沒有來得及在城牆上包裹青磚,當然也是因為對於經費同樣捉襟見肘的北周來說,給城牆包磚自然是一件耗費頗多的事情,而能不能起到效果尚且還要兩說,因此雁門關這等原本不在正麵戰場上的雄關,自然就沒有包磚的必要。
誰又能想到,不久之後雁門關也要麵對隆隆炮火?
不過雁門到底是雁門,不僅僅是因為其地形險要,也因為這山鞍處的城牆足夠敦厚,就算是沒有火炮的時候,守軍也要麵對投石機的進攻不是?因此沉重的炮彈砸在城牆上,也隻是製造出了大大小小的坑窪罷了,以至於漢軍炮手都開始往兩側山坡上運送火炮以求能夠讓炮彈打的更高,這樣就可以給關城上的敵人士卒個驚喜,不然的話從山下向上打,仰角過大,根本夠不到城牆。
炮擊從一開始的斷斷續續到現在的連綿不斷也已經有好幾日了,雁門關城下的壁壘營寨之類的,早就已經被拆得一乾二淨,而漢軍在山坡下構建的火炮陣地後整裝待發。
“從西牆進攻,東牆一側山勢更高且有雁塔可供眺望防守。”於璽站在火炮陣地上的半山腰中,揚起手中的馬鞭指著前方的雁門關。
身為大漢的騎兵將領,步卒攻山自然和他沒有多少關係,因此這個家夥在帶著騎兵把雁門關以外的大小道路封鎖的水泄不通之後,便優哉遊哉的跑過來對步卒這邊的安排指手畫腳,偏偏這家夥說的也不能算錯,所以大家拿他沒有什麼辦法。
長城如盤龍,從西向東,於群山之中起伏,而雁門關處的長城,從西側陡峭的山坡上俯衝下來,於河穀峭壁處兜住,緊接著再沿著山向東南而去,這河穀峭壁處的城牆同樣高高聳起,上有塔名為雁塔,扼守回旋的東段城牆,可俯瞰整個戰場。
雁塔北側便是北門,東側則是東南門,另外還有直通山上的西南門,共同構成雁門並不算寬闊,但是完全扼守周邊要害的關城。
雄關漫道,用來稱讚這雁門關,同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