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解決北周,這是看在眼裡的。
但是北周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是大漢最後一個敵人。
北周之後,往近處說還有已經知道的高句麗和吐穀渾,這兩個一個盤踞西北,一個盤踞遼東,無疑都阻攔了大漢向外開疆拓土的道路,因此拿這兩個家夥開刀,是太尉府中早就已經達成共識的,即使是朝中六部文官也並不反對。
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有利可圖麼!
東邊的高句麗,既然和北周有煤炭和鐵礦石的往來交易,那就說明這地方的煤炭和鐵資源肯定很豐富,這些東西對於工業快速發展的大漢來說,當然都是好東西,大漢的工坊們一個個就像是張開嘴嗷嗷待哺的嬰兒一樣,拿到這些鐵礦石和煤炭才能過日子。更不要說遼東沃野千裡,保不齊就能夠移民開墾。
戰亂極大的限製了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現在太平盛世到來,人口自然也會隨之爆炸性的增長,尤其是大漢農部在耕作技術以及糧食的配種改良上已經有所突破,有了更多的糧食自然而然就能夠養得起更多的人。
至於西北的吐穀渾,那就更不用說了。絲綢之路就被吐穀渾扼在手中,換在原來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一條來往貿易的道路感興趣,大漢實際上一直都在作為絲綢之路的貨物提供商,而貨物的采購、運輸和層層轉賣都是西域的胡人商賈在負責,以耕種為主的華夏並不屑於參與到這種貿易中去,可是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華夏商賈一個個摩拳擦掌,就等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
絲路重開,大漢所能夠拿出手的商品可就不再是原來的絲綢和茶葉了,流水線生產的精良物品現在無異於領先於整個世界,因此到時候大漢會以令人驚詫的速度不斷獲得來自與世界各地的財富。
對於戶部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了。
六部一直嚷嚷著要和北周談判,讓北周抓緊投降,當然可不全是因為他們有很多自己負責的事情急於去做,更因為他們期望朝廷能夠儘快把注意力從眼前的北周轉移到更遼闊的地方去,早一天打通絲綢之路或者穩定遼東,早一天有無數的錢財入手啊。
現在吐穀渾如此積極,那肯定就先對他動手了,正好之前軍方也曾經提到過這個問題,大漢在西北經營日久,各種消息情報應有儘有,相比之下,對於遼東猶然欠缺了解,貿然進攻高句麗的話,反而有可能因為不熟悉人文地理而出現問題。
因此張須陀說吐穀渾根本就是送上門來的,不然的話軍方保不齊經過慎重考慮之後還會先進攻遼東呢。
“當務之急還是好好想想怎麼能夠拿下鄴城吧。”李藎忱微笑道。
蕭世廉和張須陀都是一拱手。
說句實話,鄴城之戰並不在大漢原本預料之中,太尉府一直規劃的都是和敵人在白溝展開決戰,畢竟大漢的攻堅實力擺在那個地方呢,把戰線拖到鄴城城下,的確出乎太尉府的意料,因此太尉府雖然也做過相應的預案,但是到底不算完善,現在重新編製計劃,也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
“各部廣派斥候,務必探查清楚敵人在鄴城的布防情況,並東西南三麵合圍鄴城,另外漳水下遊可否通船,也要儘快探查清楚。”李藎忱又囑咐一句。
鄴城背靠漳水,可得好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