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係下沉(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118 字 10個月前

商賈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通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獲得暴利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以大漢著名的商人團體,也就是巴蜀商賈,給商部遞交的一份總結書中明確的指出,與其把商貿發展的希望寄托在短暫的暴利上,不如細水長流,全麵推動錢莊和集市的建設。

建設更多的錢莊,尤其是把原來遍布在州府之中的錢莊下沉到各處城鎮甚至是一些富裕的村莊之中,讓百姓有存取錢財的地方,以讓資金能夠流動起來。

建設更多的集市,自然也不用說,是為了讓百姓有更多售賣自己的商品並且獲得其餘商品的地方。

以物易物,這是貿易最基本的方式,而建立錢莊和集市,無疑讓貨幣逐漸成為物品之間中介的最好辦法。原來南北朝亂世之中,曆朝曆代也都有推行自己的貨幣,但是隨著戰亂的持續以及每個王朝之間統治的不確定性,錢幣的價值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尤其是一些為了節省金屬而鑄造的“當百”甚至“當千”,當一個王朝崩塌之後,自然這些貨幣也就沒有了背書,誰能夠保證其還可不可以使用?

所以以物易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倒是變成了民間更加通用的貿易方式,畢竟親眼看到的貨物是真的,至於錢幣,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變得連廢紙都不如了。

同樣,在社會的上層,黃金和白銀自然也就充當著類似的角色。

大漢立國之後,在南方大麵積的建設錢莊、推行“新元通寶”,甚至錢莊之中已經開始流行支票和紙幣以方便貨幣的計算,但是實際上這種貿易體係長期以來都隻是存在於各個州府大城中,也逐漸成為鄉野村夫和州府郡城百姓之間相互區分甚至相互鄙夷的原因之一。

現在商賈們的報告中顯然已經意識到想要長久的獲得利潤,還是需要儘可能的向著田野民間推進,建設更多的錢莊和集市,讓百姓能夠信任錢莊,能夠樂意於在集市上用從錢莊取來的貨幣購買物品,隻有這樣,貨幣才能流通起來,貨幣一旦流通,自然也就有利潤於其中流動,商賈們才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

而對於大漢來說,貿易體係下沉,自然也不是什麼壞事。百姓信任於朝廷的錢幣,願意購買商品而不是把錢財物品都藏在自己家中,這既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促進各個地區的交流。

交流一多,整個國家的各個地區不就相互影響並且逐漸融合了麼?地區融合,國家一統,自然才能一致對外。

大漢這一次在西北開戰,這些商賈們顯然也察覺到了新的商機。西北是一片之前很少有人涉足過的土地,其商貿市場也幾乎是一片空白——說是空白可能也有些過分了,但是至少西北那些世家真的論做起生意之類的,肯定不是內地商賈的對手。

所以商賈們想要修建一條道路直通西北,這樣既能夠讓大軍快速向前推進以平定西北亂局,甚至乾脆直接打通河西走廊、連接西域,又能夠讓他們的商品和貨物甚至是錢莊和集市等等沿著這條道路快速的在西北生根發芽。

日後絲綢之路一旦貫通,西北自然也會變成大漢貿易網絡向西延伸的重要節點,商賈們當然想要先拿下這片土地上空白的市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