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並不會因為離開了陳叔慎就沒有辦法運轉,因此陳叔慎手裡捧著的也不是鐵飯碗,樂昌不著急才怪呢。
樂昌和陳宣華她們的神情自然都被李藎忱看在眼裡,隻不過李藎忱並不打算摻和這些。樂昌想的的確應該是有點多了,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她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為未來規劃一下也沒有什麼問題。隻要陳叔慎或者陳宣華能夠表露出來上進之心並且有更大的成績,那李藎忱當然也不介意提拔一下。
大殿上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冷淡,畢竟內府和外廷之間的矛盾隨著天下一統而逐漸浮出水麵,原來的時候大家同仇敵愾,現在到了劃分戰利品以及建立一個更加穩定的戰後體係的時候,大家自然都想要儘可能的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內府和外廷固然是兩個對立的整體,但是雙方之間並非沒有聯係,而且雙方內部也並非沒有矛盾。
外廷內部的矛盾當然更加明顯,南北之間、文武之間,相互之間都不服氣,尤其是在利益的分割上,南北官員們會相互對峙,與此同時,在國家下一步的戰略規劃上,文武官員又嘗嘗各持己見。
而內府的矛盾自然就體現在資金的劃撥上,誰都想自己能夠多拿一些錢財以乾出來更多的成績。
至於內府和外廷之間,雖然深層次的對立從來沒有被化解過,但是至少在表麵上雙方還是保持合作態度的,尤其是不少外廷要員和內府妃嬪本來就是親屬關係,這種合作並不會因為雙方之間的利益糾紛而真的被打破。
隻不過至少雙方的大佬們之間是很少有直接麵對麵交流機會的,今天要不是李藎忱坐在上首看著,恐怕雙方一照麵就有可能忍不住直接打起來。現在李藎忱在,自然就不能太囂張,隻能一個個大眼瞪小眼,導致氣氛愈發的緊張。
即使是跟著旁聽的陳宣華、尉遲貞等人以及對麵的各部吏員,也都察覺到大佬們之間的對峙情緒,頓時都收斂起來原本輕鬆和好奇的神情,坐的分外端正。這種時候,自己最好是規規矩矩的,不然的話保不齊就成為對麵的突破點。
沈君高輕輕咳嗽一聲,原本都快要凝固的氣氛總算是稍微活了起來,很多憋不住的都忍不住輕舒一口氣。
沈君高其實有些無奈,他本來隻是來鎮場子的,所謂鎮場子,自然就是不需要說話,就直接坐在這裡靜觀風起雲湧,等到自家人快要招架不住的時候,及時挽回損失,而等到自家人高歌猛進的時候,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拿到更多的好處。
結果到了現場沈君高才發現,事情好像並不是這樣的。
陛下擺明了看戲的態度,而內府和外廷之間的話事人們直接對上之後,就一直都保持沉默,似乎誰先開口,誰的底氣就泄了一樣。不過想想也是,本來內府在這件事上就是吃虧了的,可是新成立的部門也不在原本六部的管轄範圍內,因此六部也沒有沾到多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