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054 字 10個月前

不過還是有明眼人能夠一下子看穿陛下的想法。

陛下實際上也是借助這個機會削弱了相權,甚至直接把宰相這種概念給抹去了。

從秦代設立丞相、廷尉和禦史大夫的三權分立開始,丞相就一直是皇權最直接的約束,甚至乾脆就是一直站在中央集權的對立麵。隻要有丞相在,皇帝就不可能真的做到大權獨攬。

不過秦始皇的強大和威嚴,讓任何人都隻能雌伏,即使是丞相有足夠的權威和實力,在秦始皇的壓迫下也隻能乖乖打工。正是因為很清楚自己實際可以獲得的要遠比之前已經得到的多,所以李斯才會在趙高的誘惑下鋌而走險。

秦始皇的繼任者公子扶蘇,那也是早有賢名的,背後又有蒙恬大軍作為依靠,所以登上皇位之後完全可以不顧及李斯的欲望,李斯依舊還是一個打工仔。而胡亥就不一樣了,一個心性未成的小屁孩,還不是被自己和趙高內外拿捏、任由宰割。

而自從兩漢以來,丞相的名稱雖然多有變化,宰相、執政、輔政等等都出現過,但實際上換湯不換藥,還是那個位置,還是那麼大的權力。

丞相的權力被削弱,實際上李藎忱還要感謝於南朝的各代君主。南北朝亂世以來,南北兩邊幾乎年年都要兵戎相見。而兵戎相見的代價自然就是朝廷必須要把很大的精力都集中在對外的進攻或者防禦中,對內政本來就多有疏忽,以內政起家的丞相,自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機會獲得實際權力了。

而且南北朝各自的特點在於,北方群雄爭霸,亂作一團,而南朝雖然多年來維持疆域不變,但是坐在皇位上的人總是變來變去,或是兄弟鬩牆,或是權臣相逼,皇帝甚至旗號都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所以為了加強對兵權的掌握,皇帝也一般都會分封自己親近的兄弟子嗣在外,執掌兵權,鎮守一方,並且和自己互為奧援,避免朝堂上出現權臣覬覦皇位。

尤其是到了南陳一朝,朝堂之上的權臣實際上遠遠沒有朝堂之外的權臣來得多,各地親王無不擁兵自重,當年的陳頊就是這麼上位的,後來爭奪皇位的陳叔陵、陳叔堅等人,又有幾個是省油的燈?

正是因為南陳的這種教訓在,所以李藎忱能夠一手削弱地方上統兵將領的權力,在軍中推行主簿、司馬和行軍長史三級製度,從各個方向上完全掌控軍隊,同時在朝堂上自然也就能夠推行之前實際上一直都不怎麼受待見的三首六部製度,尤其是強調這其中的六部製度,

為什麼呢?因為隻有把原本散落在那些地方上的親王、都督手中的各種民政實權收回來,朝廷才真的能夠掌控地方。

當時朝野上對此也是達成共識的,畢竟大家也都被無休止的皇室內部傾軋和權臣之間的矛盾衝突鬨得頭大,六部製度的確可以加強朝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同時又不至於使得朝廷本身的權力過多地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身上,自然再好不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