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縣有人造反,得到消息的郡府肯定會直接出兵並且向州府求援,州府調集周圍兵馬相互配合、形成圍剿,也就是說等到謀反的消息送到李藎忱案頭上的時候,當地漢軍應該都已經包圍敵人的老巢了。等到陛下再下令州府配合郡府,那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這便是州府擁有一定實權的必要所在。
信息的傳遞實際上也已經不算慢了,因此李藎忱從中看到的更多的,實際上還是天下之間的交流往來實際上還有一定的阻礙。
馳道也好,運河也罷,速度終究還是慢了一些,而且隻要是學過初中地理的人都知道,道路運輸耗費的人力物力多,就算是有馳道,這些商品貨物之類的也得用馬車一點一點的運。而運河等內河水上運輸,便宜是便宜,可是速度也太慢了,尤其是很多中小型船隻,兩側連明輪都裝不上,隻能依靠人力劃槳驅動,能快到哪裡去?
若是讓明清兩代的統治者知道李藎忱竟然都在嫌棄大運河的貨物往來運輸速度,不知道會不會很無奈?
大漢現在有運河作為骨乾,又有馳道作為枝杈,已經能夠比原來更加快速且高效的勾連地方,在很多人看來這已經是之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了。報紙上吹捧讚揚大漢的基礎建設政策的文章也不在少數,甚至“要致富、先修路”這樣的口號都已經提出來了,讓李藎忱看到報紙的時候都有些恍惚,還以為又有一個穿越者出來了呢。
尤其是隨著商貿的發展,百姓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基礎建設的重要性,現在修築馳道之類的時候,一個賽一個的踴躍報名,哪怕是工資低一點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李藎忱作為一個穿越者,卻知道這根本不夠。
太慢了。
他想要的是鐵路這種相比於馬車速度更快、運貨量更大的運載方式。蒸汽機的出現,自然而然讓鐵路的出現變成可能。
因此,在祖群和劉焯以及其餘一眾聞訊趕來的大匠們注視下,李藎忱在紙上畫了兩條橫線,又在中間畫了很多豎線,接著還在旁邊畫了一個大致的機車的模樣。
眾人目瞪口呆。
蒸汽機研發出來,在他們看來最大的意義自然就是讓工坊的生產事半功倍,正是趨於這種目的的鞭策,大家都很積極。
把蒸汽機運用於交通運輸,還真沒想過。
現在親眼看到了,大家有一種被醍醐灌頂的感覺。
作為工匠,他們甚至不需要李藎忱過多解釋,隻是看了一下大概就明白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用蒸汽機驅動的車輛和單獨的路線。
重新鋪就一條特殊的路線或許耗費很大,但是一旦由蒸汽機來充當動力提供者,能夠帶來的好處自然不言而喻。
大家都是搞科技的,當然很清楚一個發明從想法出現到落實到紙麵上再到成功生產出來,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摸索並且很有可能造成浪費的過程,而等到這個產品量產並且發揮作用,更是需要先投入再產出。
這也是如此。
鋪設軌道和打造車輛無疑耗費頗多。
但是看一看大漢現在對於物資運輸的極大需求,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這東西就有可能回本。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