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到輿圖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原來我們華夏物產比想象之中的還要富饒,而第二時間想到的,恐怕就是周圍這些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的地方,是不是也同樣有這麼富饒的物產?
大漢這些年在南洋收獲不少,各種礦石再加上熱帶的物產,讓整個南方耳目一新,北方也是饞的流口水,而且遼東之前發現鐵礦和煤礦等等的消息已經不是一次出現在報紙上了,更是讓很多有心人心馳神往。
九州之外的土地,充滿了未知,但是也充滿了機遇。
在九州之內,發現的各種礦產之類的當然都是屬於大漢的,而九州之外呢?我要是雇傭人手去開采,那不就是我的了麼?
這是有錢人的想法。
而家境不好的,注意力倒是沒有集中在那些留白上,他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本錢和底氣。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關注點,比如南洋。
朝廷現在本來就有鼓勵前往南洋等地移民的政策,似乎朝廷現在也已經在那邊建立起來了不少城鎮,看輿圖上,城鎮密集之程度已經不亞於嶺南等華夏傳統地盤了,並且還有一條條馳道、一條條航線標注出來,勾連東西南北。
原本在這些人的心中,嶺南都已經是天涯海角所在地了,而南洋更是天涯海角以南,那是真的荒蕪所在,可是大漢竟然真的把南洋建設起來了,那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去打拚一下?
說到底,那也是有更多機遇、更多財富的土地啊,安全又有朝廷的保證,怎麼可能不誘人?
借助於輿圖,李藎忱還意圖對周圍的王國形成威懾,這是第三個目的。
大漢之大,你們之小,看看輿圖就知道了。
夜郎自大、螳臂當車的事還是不要做了,等我們大軍一到,你們就乖乖開城門投降,又不會把你們怎麼樣。
當然了,李藎忱也知道,像是高句麗這種已經盤踞東北多年的“大”國,或許會對此不屑一顧,畢竟他們自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種就是典型的欠揍。
因此李藎忱主要還是給西域那些蕞爾小國看的。
另外李藎忱還有一點兒惡趣味,不知道遠在東洋上的東瀛人會不會看到這樣的輿圖之後打算派遣大量的遣漢使前來?
東瀛人和單純喜歡找茬、自大又欠揍的高句麗人不同,他們是典型的弱肉強食之思想,願意為強者之馬前卒,而對弱者隻會一刀砍死。
現在的大漢很強。
李藎忱不介意借助這些遣漢使之手,一點點滲透東瀛,並且以他們為馬前卒,最後徹底把東瀛化為大漢的一部分。
殘忍好殺的東瀛小鬼子,丟到西方去虐待歐洲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啊,這可以有效地減少漢軍的傷亡。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規劃了。
恐怕就連對於朝廷印刷第一版輿圖表示大力支持的通事館都不知道,當他們還在為自己多年搜集列國之資料也能夠在輿圖繪製過程中起到作用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們的皇帝陛下已經把周圍這些大大小小的國家和部落算計了一遍。
當然了,李藎忱無從否認的是,在封建王朝公開一份天下輿圖,不見得就全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