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694 字 10個月前

官銜比較低的官員們沒有再叨擾,紛紛告退。

最後隻留下沈君高和陳叔慎陪著陛下。

畢竟這麼多人在這裡侃大山,雖然也是因為現在國內各項事務都已經步入正軌,所以遠比之前輕鬆,但也總歸不能顯得自己太清閒了。

陛下靜靜看著兩岸風光,沈君高和陳叔慎也不說話。

兩個人的目光交錯,同樣也有一種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感覺。

追隨陛下這一路走來,總歸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看到這兩岸的人和物,大家就不後悔。

尤其是沈君高想到自己當年還曾經在陛下和世家守舊勢力之間搖擺不定,如果不是局勢的變化太快,再加上當時的沈婺華及時向他發出警告,恐怕真的要釀成大錯。

當初那些叫囂著陛下是逆行倒施、違背千百年祖製的世家們,雖說還殘留於世間,但是現在的世家也不過就隻剩下祖宗的榮耀了,在外麵誰敢吹胡子瞪眼真把自己當做一塊社會棟梁來看?

而這個被詛咒的大漢,並沒有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因為違背了數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就分崩離析,甚至正是因為丟掉了這些傳統的束縛,方才一路大步向前。

大漢如同一顆小樹苗,在大家的嗬護和努力下,抽枝發芽,生長成而今令所有人都為之炫目的參天大樹。這張開的樹冠已經足以為天下人納涼。

李藎忱的目光掃到沈君高,看著這位一手製定了大漢法律體係的長輩,多少也能猜到他在想什麼。

時代更迭的麵前,總歸是有一些人搖擺不定,尤其是像是沈君高這種已經位高權重又是一家之主的人,自然做出選擇的時候更是要謹慎再謹慎。

沈君高在乎的倒並不是那些功名利祿,而是自家敬愛的兄長留下來的家業不會在自己的手中付之東流,因此他當初願意選擇觀望風向,而不是直接就跑到李藎忱的對立麵去,實際上已經很顧念舊情了。

最終沈君高選擇站在李藎忱這邊,更是讓李藎忱手中可以掌握的力量倍增。

並不是說當時沈君高所帶領的沈家有多大的實力,實際上從沈君理到沈君高,沈家都是以文治家,再加上沈君理去世之後,沈家雖然身為皇室外戚,卻並不被太子陳叔寶待見,因此沈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些尷尬,曆史上沈君高被排擠到嶺南並且客死此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可是不管怎麼說,李藎忱登基時的沈家依舊是建康府中數得上的大家族,而且相比於徐陵的徐氏和吳明徹的吳氏等支持李藎忱的新舊勳貴,沈家因為當年沈君理以及更高幾代人努力,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自然是一股具有足夠影[51 .51ds.biz]響力的力量。

徐陵雖然在陳頊時期就已經開始執掌大權,但是陳頊的多疑讓他並不敢也不願意擴張徐氏的實力,而吳明徹的影響力更是隻在軍方。因此當時李藎忱的陣營之中雖然有好幾個大佬坐鎮充當台柱子,卻缺少一個在朝野間有足夠人數和影響力的大家族支持。

沈家的投靠,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也讓李藎忱在對上江南其餘世家的時候,再無缺點。

論陛下自己的戰功,論徐陵等大佬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論家族的聲名,李藎忱這邊都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沈家的存在,更是讓李藎忱能夠在衝突發生之後快速把握輿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