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皇帝陛下,用顛覆所有人認知的行動告訴了這些百姓們。
大漢的陛下,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一個介乎於青年和中年之間的漢子罷了。
就是這樣的人,在帶著大家向前,在為了這個國家殫精竭慮。
那大家還有什麼好頹廢,好質疑的呢?
所以百姓們一次又一次的山呼,他們雖然不再跪拜,但是那一聲聲“萬歲”,那一隻隻伸出來響應陛下的手,和第一次不一樣,是真正的發自內心,是真正的表示自己的追隨之意。
之前,是敬佩;而今,是追隨。
群臣們的眼神之中一個個一開始還是帶著擔憂和懷疑。
陛下巡視各方,接受百姓拜見,說實話是有些不妥的。
哪怕隻是坐著馬車在路上走一圈,都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凶險。當年最喜歡做這事的就是秦始皇,結果呢,博浪沙一下,不夠嚇死人的。
隻不過大漢的群臣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陛下這麼乾。
這貨想要禦駕親征,親臨前線,大家都攔不住,更何況到大街上走一圈呢?
李藎忱想要堵住他們的嘴巴,太簡單了。
“朕禦駕親征,敵寇如山海,箭矢如雨下,爾等不做阻攔,今日朕上街體恤民情、接見百姓,爾等卻要阻攔,是害怕大漢之百姓無絲毫忠貞之心,還是民間有冤情,所以你們根本不想讓民間知聲音上達天聽?”
這話要是說出來,情況就有點兒嚴肅了,群臣們少不了又要黑壓壓的跪下一片,叩頭請罪。
所以大家乾脆不說,您老人家想要去,那大家就陪著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真的有人想要對您老人家不利,那我們也能先擋一擋。
李藎忱當然不知道群臣們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隻會表示你們真以為白袍和羽林騎是吃乾飯的?人群之中,還不知道混著多少白袍,正盯著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順便帶動一下氣氛呢。
乾這事,白袍太拿手了。
當然,群臣也不可能知道李藎忱之前關於“萬歲”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隻會舉雙手讚同表示他們的皇帝陛下真的是“離經叛道”。
一時間大街上,皇帝和他的百姓們其樂融融,君臣之間,卻是大型離心現場。
李藎忱並沒有在街上停留太久。
因為聽聞消息的百姓已經越來越多,逐漸整個鐘離城外的道路上都擠滿了人。為了防止混亂,李藎忱果斷的下令離開。
他也有點兒害怕狂熱的百姓們做出來點兒什麼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