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李藎忱能夠來題字,自然是最好,更能夠體現陛下,而不隻是內府對慈善堂的重視程度。
這其中的意義自然完全不同。
李藎忱捏了捏沈婺華的手,傳遞了一個兩個人都懂得信號。
要麼是晚上多換幾個姿勢,要麼是拉上陳宣華一起。
反正沒好事。
沈婺華很想啐他一口,但還是忍住了,然後眼睜睜的看著這家夥揮毫潑墨,寫下一句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句話在李藎忱看來,放在這個地方顯然非常合適,告訴這些孩子們,自己的想法都要通過實踐去證明。
空談,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尤其是在這慈善堂,每一個慈善堂培養出去的孩子,都應該是李藎忱現在所主張之想法的踐行者,是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
在李藎忱的期望中,他們應該積極投身於工業、商業、科學研究、地理探索等等各行各業,進一步證明李藎忱所說的一切是正確的,而不是一個又一個悠遊林下、坐而論道。
社會之發展、國家之富強,不是動動嘴就能夠換來的。
當然了,這句話也是李藎忱自己在提醒自己。
這一路走來,有很多事已經不需要李藎忱親自去做,在朝堂上,他比任何人動的嘴都要多、動的手都要少。
他的一句話,就有可能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也有可能把一群人帶到另外一條道路上。然而這樣的發展真的適合於這個時代麼,這樣的道路真的不是歧途麼?
後世的一切,真的都適合於這個時代麼?
會不會造成更加尖銳的社會矛盾?
李藎忱無從得知。
所以他也要提醒自己,有些事,必須要自己親眼看到才是真的。
自己隻有多走走、多看看,也多聽取每一個人的聲音,才能去判斷自己所做的是對是錯。
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現在他所擔當的,並不隻是一個坐在九重宮殿之中、垂拱而治,天下隻要沒有什麼殺伐大事,和他也沒有什麼關係的吉祥物皇帝。
他在親手操控著天下的一切,他在引著這個民族向著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前進,他也肩負著這個民族從三百年的噩夢之中走出來的重任。
所以每一步,都不容有錯。
不然就算是彆人不會怪罪李藎忱,李藎忱也會覺得自己是曆史的罪人,愧對於那些用生命把自己送上這個位置的先烈。
沈婺華抿嘴,看著李藎忱的這句話。
慈善堂建立這麼長時間,自己在其中扮演的似乎隻是一個居中調度的角色。等到慈善堂步入正軌之後,自己更是直接撒手不管了。之後慈善堂發展成什麼樣子,實際上應該歸功於姊妹們的幫襯,更要歸功於慈善堂的這些官吏和先生們的鍥而不舍。
慈善堂的大功臣,自己似乎有些不配這個稱呼。
因為自己隻是動了動嘴,終究不是去實現這一切的人。
而先生們也都看著這一句詩,各有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