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理想主義者,他渴望重振乾坤,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但在那個物欲橫流、信仰崩塌的時代,他的理想注定無法實現。”
“因此,在生存與毀滅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用自已的生命為理想獻祭。”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這個角色,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讀。他或許被視為懦弱或勇敢,裝瘋賣傻或憤世嫉俗,是失意的王子還是勇敢的複仇者,是自我掙紮的理想主義者,亦或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當我們試圖回答關於哈姆雷特的問題時,其實是在描繪我們自已的內心世界。他,既真實又偉大,如巨人般屹立卻又不失人性之真。哈姆雷特,非你非我,而是我們共同的靈魂寫照。”
“那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呂教授頓了頓,繼續說道:“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實質上,宇宙本身並無固有的意義,人生亦是如此。意義的誕生,源於人類的賦予,是我們為這個世界加冕的徽章。因為‘意義’二字,本就是人創造的。宇宙並不需要意義來運行,它依循著能量與廣袤法則的軌跡靜靜運行。”
“那我們如何給人生賦予意義?”
“第一是為了塑造一個更加充實、立體的自我。這種追求促使我們勇於嘗試、不懈努力、積極行動。當我們將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時,萬物便煥發出勃勃生機。”
“第二是為了彆人,也就是責任。人是群體動物,我們生活在群體之中,自然需要以群體的方式去運行,群體不僅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更是我們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是其社會關係的總和。
家人、朋友、伴侶……這些親密關係構成了我們存在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們賦予人生意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是儘情努力,是全力以赴、坦然接受。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應不遺餘力地付出努力;而麵對結果時,則需保持一顆平和之心全盤接受。隨後,從中汲取教訓、提升自我、適應社會。請記住,要學會主動的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去適應你。”
“因為,社會。”
“它隻會淘汰。”
……
2016年7月25日,《哈姆雷特》全球銷量達到2000萬冊。
米國《紐約時報》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出現《哈姆雷特》這樣的書籍,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幸運。
Y國《泰晤士報》:《哈姆雷特》是一部永恒的悲劇,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文學瑰寶。
F國《費加羅報》:《哈姆雷特》是探索人性和命運的經典之作。
D國《明鏡周刊》:《哈姆雷特》,一個永恒的孤獨者。
華國《人*文娛》:從悲愴中綻放:探秘李立文的新書《哈姆雷特》。
……
7月26日
北平
李立文正優哉遊哉的躺在家裡看書,這時,曹建林突然找上門來。
“老曹,怎麼了?”
李立文掏出一根煙遞給曹建林。
“不抽,戒了。”
“?”
李立文自已點上一根後,問道:“怎麼了,嫂子不讓?”
“那倒沒有。”曹建林邊說邊指了指自已的頭:“你沒感覺我最近的頭發越來越少了嗎?”
李立文仔細看了看曹建林光禿禿的頭頂,點了點頭:“你不說我都沒發現。我記得以前還有幾根來著,現在全都沒了……”
“你猜是為什麼。”
“什麼?”
曹建林白了李立文一眼:“還不是你這個甩手掌櫃甩的太過徹底,這段時間把我忙的,天天不著家。現在吃飯也不按點吃,睡覺也不按點睡,要是再抽煙,我估計我都活不到退休了。”
“你嫂子說了,如果我死了,她絕對不會給我守寡,絕對會找個年輕的小老頭嫁了。”
李立文:……
“話說你現在在忙啥呢……”
聽到李立文的話,曹建林兩眼一瞪:“媽的,你現在連公司在乾啥都不知道?”
“咳咳……”
李立文乾笑一聲,起身給曹建林的茶杯添了添水:“嘿嘿,這不是有你嗎……所以我才能這麼放心的把公司交給你。”
曹建立無語的看了李立文一眼,端起茶杯喝一口:“茶不錯。”
“那是肯定,你老曹來了,我肯定要準備好茶啊。”
曹建林擺了擺手,拒絕了李立文的阿諛奉承:“你的書出的這麼勤,不都要和外國出版社談判啊。而且,Y國和R本的辦事處成立了,那米國要不要成立一個?F國呢?Y大利呢?現在人才的的缺口還是很大的。”
“人才缺口大?那找萌芽和申城譯文借人啊。”
“你還說!咱們已經從他們兩家挖了不少人了,我現在都不敢見萌芽的老張和譯文的老黃,他倆見到我就罵我。”
“那其他出版社呢……”
“也挖了不少,咱們現在在國內已經是出版社的公敵了。”
李立文:……
“不過好在,還有你的名頭夠大,能吸引不少從業者的加入,不然,人員的補充根本就趕不上公司的擴張程度。”
李立文想了一下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老曹,這方麵我不懂,你和老孫看著來就行了。要是實在不行,我隻能去求一求鄒老師,讓北大再給我點支持了。”
“嗯。另外,有一家公司找到我,想和你談一談合作的事。”
“什麼公司?”
“虎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