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裡,李立文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他首先與孫合平一起組建了一個專業的文物鑒寶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來自北大考古學院的專家學者以及經驗豐富的文物鑒定師。他們共同製定了詳細的計劃,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和職責。
同時,李立文還積極與國際拍賣行和私人收藏家建立聯係,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他利用自已在海外的廣泛人脈和資源,成功地與多家國際拍賣行達成了合作意向,打算從他們手中購回了一些珍貴的文物。
一個月後,團隊出發前往霧都,因為他們聽說在幾天後,蘇富比拍賣行將有一場規模浩大的拍賣會。
十月份,倒是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不過微博卻因為鹿H的官宣炸了一次。不得不說,雖然不喜歡這個明星,但是這個事辦的,確實像個純爺們。
隨後,在送走拍賣團隊後,李立文開始著手準備另一部作品,《生死疲勞》。
在第一次讀《生死疲勞》後,李立文才驚奇的發現,原來嚴肅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在佛教的浩瀚教義中,六道輪回是一個深刻的哲學概念,它揭示了眾生因前世今生善惡行為的不同,而不斷在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不斷地轉世輪回。
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的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行善的,轉世天道,作惡的,則將墜入地獄道,餓鬼道,或者畜生道。
在六道的巨輪中,眾生如同滾輪中的倉鼠,不斷奔跑,循環往複,體驗著生命的種種滋味。
而這,也正是《心地觀經》中所說:“有請輪回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
作為一名華國人,即使不信教,但是通過其他的小說,影視作品,基本沒都會對六道輪回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讓李立文沒有想到的是,原書的作者,會把讓一個人在畜生道中不斷的輪回,並且,每一次輪回都帶著前世的記憶,這樣的設定,讓李立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種設定,不僅是對傳統六道輪回觀念的大膽創新,更是對人性、命運及生命本質的深刻挖掘與探討。
在《生死疲勞》中,主角西門鬨在死後,因為生前的恩怨情仇,被罰在畜生道中不斷輪回。他先後成為了驢、牛、豬、狗、猴等動物,每一次輪回都伴隨著不同的命運和體驗。然而,無論他如何掙紮,都無法擺脫這個無儘的循環。
在西門鬨的輪回之旅中,李立文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與束縛。或許人生就是這樣一場無儘的輪回,我們不斷地在追求、在奮鬥,卻往往被命運所束縛,無法擺脫。而在這無儘的輪回中,我們是否能夠保持自已的本心,不被外界所影響?
同時,李立文也看到了書中對於人性深刻的剖析。西門鬨,一個曾經堅信勤勞致富的,一個即使下油鍋都不曾低頭的血性男兒,在畜生道中曆經滄桑,他嘗試過如驢般盲目反抗,也嘗試過如牛般執著抗爭,甚至有過如豬般順從命運、如狗般忠誠守護、如猴般機智應對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