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名華國作家!
一名華國作家,撤下了位於紐約自由島上那座象征著自由與夢想的巨大銅像麵前的遮羞布,讓世界看到了不僅僅是米國試圖掩蓋的傷疤。
一石激起千層浪!
3月18日,米國多名白人學者公開指責李立文,認為他作為一名華國人,在不了解實際情況下,汙蔑誹謗米國的曆史,這是在給米國自由和民主的旗幟潑臟水。
於是,他們在3月19日這天,發表聯名信,要求ZF封禁這本書。
他們的要求被國會當場駁回。
笑話,前不久發生的事你們是瞎了看不見是不是?
現在這時候,還敢封禁李立文的書?
你就不怕選民老爺們把你撕碎啊。
眼見封禁不成,這幫白人精英們開始轉向輿論戰場,試圖以言論壓製李立文的聲音,但是收益並不是很大。
根據官方的報道,李立文的書迷橫跨了所有階級,不僅有6歲剛剛會識字的孩子,也有80歲的老人。
不僅有白人,也有有色人種。
3月20日,在一次非常普通的電視采訪中,,著名非裔學者特奧那·沃森突然談到了《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他預言這本書將在美國的地位,將僅次於《聖經》。
特奧那·沃森的評論瞬間引起了熱議,無數的白人站出來指責他,認為他這是在褻瀆《聖經》。
3月23日,特奧那·沃森再次接受記者的采訪,在這次采訪中,他表示自已並不是在貶低《聖經》的重要性,而是強調《殺死一隻知更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的意義和影響力。
《殺死一隻知更鳥》反映出出美國社會的種族問題和曆史傷痕。而李立文通過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複雜而沉重的話題以一種易於理解和共鳴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特奧那·沃森的言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使得《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了探討種族和平等的焦點。
正義與偏見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