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得到李立文的允許後,來到比弗利山莊中,對這位2022年下半年的全球全球風雲人物進行采訪。
“您好,李立文牛先生。我是您的書迷。”索菲亞伸出手和李立文握了握:“我非常喜歡您的作品,特彆是您的《三體》和《哈利波特》係列書。”
“謝謝。”李立文微笑著回應。
“不過,我們今天要聊的並不是這兩本,而是您上個月的新書《2184》。”索菲亞拿出一本《2184》放到桌麵上:“您為什麼會想到寫一本這樣的小說?”
李立文輕輕抿了口茶,沉思片刻後回答:“《2184》是我對極權主義的一種反思,也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警示。”
“在我看來,科技的發展與權力的集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製衡,那麼個體的權利和自由必將受到威脅。這種威脅不僅僅體現在政治領域,還包括我們對隱私的放棄,對個人思想的操控,以及對於不同聲音的壓抑。”
“《2184》是我試圖通過極端的假設,揭示這些潛在危險,喚起公眾的警覺。”
索菲亞深吸了一口氣,著手提問:“在《2184》中,您通過對極權主義的描繪,想傳達給讀者什麼樣的信息?又如何看待現代社會中權力的集中與濫用?”
李立文稍作沉思,回答道:“我希望讀者能從中反思,權力的本質是服務於民,而非束縛。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應時刻警惕權力濫用,捍衛自由與人性的尊嚴。”
“當權力成為少數人的遊戲,社會的不公和壓迫就會滋生。正如《2184》中的大洋國,個體被剝奪了思考和選擇的權利,那是對人類尊嚴的極大侮辱。我們應致力於構建一個透明、公正的監督體係,確保權力為民所用,而非民為權力所困。”
索菲亞點頭讚同,接著問道:“那麼在您看來,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走向那樣的未來?”
李立文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後回答:“關鍵在於每個人都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保持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和挑戰權威。隻有當民眾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尋求真相時,我們才能真正防止極權主義的蔓延。
“教育和媒體的角色至關重要。它們應培養公民意識,傳播真實信息,而非被用作宣傳工具。民眾要有辨識是非的能力,不被虛假的快樂所迷惑。隻有這樣,才能讓極權主義失去立足之地,確保我們的自由不被侵蝕。”
“那麼,在《2184》中,極權主義對語言的操控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與行為的?”索菲亞追問。
李立文回答道:“在那種環境下,語言成為操控思想的工具,人們說話小心翼翼,生怕觸犯禁忌。這種恐懼使他們的思考和行為受到限製,逐漸喪失了表達真實想法的能力。”
“人們開始習慣於接受給定的事實,不再追求真理,甚至不再了解何為真正的自由。這種狀態下,個體的意識被體製徹底同化,成為了極權機器中一顆默默運轉的齒輪。這種同化過程是悄無聲息的,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當一個人不再思考,他就不再是他自已。這樣的悲劇,不僅僅是對個體的摧殘,更是對整個社會進步的阻礙。”
索菲亞點頭,接著問道:“那麼在您看來,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悲劇發生?”
李立文沉思片刻,回答道:“我們必須堅守獨立思考的勇氣,勇於質疑權威,捍衛言論自由。通過教育普及,提高民眾的覺醒意識。”
“在每個人心中播下獨立思考的種子,社會才能抵禦極權主義的侵蝕,綻放出自由與創新的活力。”
“說得好,”索菲亞讚同地點頭,“但現實往往更為複雜。在您看來,麵對利益的誘惑和壓力,普通人如何保持那份獨立與清醒?”
李立文微聳了聳肩:“這需要我們不斷自我反省,培養批判性思維,同時,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守信念。”
“麵對外界乾擾和誘惑,我們要學會分辨,勇於堅守自已的立場。哪怕周圍充斥著反對和質疑,我們也要相信自已的判斷,捍衛真實的自我。隻有這樣,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保持清醒,為自由和創新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