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伊塔科學家們的審訊之中,韓陽得知,這種所謂的電磁生命,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契合的名字。
恒星病毒。
它們是一種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的生命形式。它們的生命本質,是一段以特殊形式編碼,具備特殊頻率和能級的電磁波。
它們與光一樣,沒有靜質量,且終其一生,哪怕死亡之後,其殘骸都會始終保持著光速運動。
電磁生命究竟有沒有智慧,伊塔人也不知道。但這一點其實無所謂。
因為銀盟公開資料顯示,類似人類,或者伊塔人這種基於細胞結構的碳基群居型智慧生命,不存在與電磁生命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一個永遠無法達到光速,另一個永遠處於光速。單單這一點,便意味著兩者之間對於宇宙理解的巨大差異,對於時間感受、空間感受、能量感受等俱都完全不同。
就算電磁生命有智慧,兩者之間也無法交流溝通,電磁生命無法理解群居型智慧生命的世界觀與行事邏輯,群居型智慧生命也無法理解電磁生命的世界觀與行事邏輯,既然如此,電磁生命有沒有智慧,對於群居型智慧生命來說便無所謂了。
目前已經被銀盟探明的大部分電磁生命,對於群居型智慧生命來說都不存在威脅。
雙方之間甚至無法互相感知。
或許在宇宙航行之中,飛船觀測到的一段電磁背景噪音,便是與一群電磁生命擦肩而過。
或許一團具備奇特磁場結構的星際塵埃雲,便是一群電磁生命的老巢。
隻要不是主動作死,或者太過倒黴,大多數情況下,雙方之間相安無事。
但,一種特殊類型的電磁生命,卻對群居型智慧生命具備極大的威脅。也正是這種類型的電磁生命,被銀盟冠之以“恒星病毒”的名字。
目前已經研究清楚,這種類型的電磁生命喜好聚集在某一顆適宜它們生存的恒星之上,並通過某種機製,借助恒星的能量來繁衍後代——暫且不知道電磁生命們對於這種事情如何看待,但至少,在群居型智慧生命們的理解之中,電磁生命們是在繁衍。
電磁生命通過恒星的能量,將會達成族群的極大規模提升。短時間內,它們的數量以及群體強度,可能高達繁衍之前的幾十萬億倍。
如此,電磁生命們自身的存在,會通過電磁相互作用嚴重影響到恒星自身的磁場。
而恒星磁場在恒星演化及日常狀態維持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於是,電磁生命們的繁衍活動,便間接影響到了恒星,又間接影響到了依靠恒星能量來生存與發展的群居型智慧生命們。
銀盟公開資料將這種電磁生命借助恒星能量的繁衍活動,稱之為對恒星的寄生,就像是病毒或者病菌寄生生命體一樣。
這便是恒星病毒名字的由來。
單單大規模爆發的電磁生命群體,就已經會導致被“寄生”的恒星的恒星係電磁環境惡化,影響到所有需要用到電能的設備。
大到宇宙戰艦,小到一枚芯片,全部會因為電磁環境的惡化而受到影響。
更加惡劣的是,受大規模爆發的電磁生命群體嚴重影響之後的恒星,其自身會出現對流紊亂、磁場紊亂等一係列問題,進而導致一係列劇烈的恒星爆發活動。
日冕物質拋射、耀斑爆發、超高強度的恒星風、更加猛烈的X射線及伽馬射線爆發,等等,會將整個恒星係變成一片煉獄。
這,便是電災。
韓陽默默的進行了一番推算,模擬了一下如果電災爆發在太陽係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太陽活動影響到地球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極光就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
因為太陽活動而釋放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以極高的速度向整個太陽係發散。它們來到地球的時候,經過與地球磁場以及地球大氣的相互作用,便能在天空之中製造出五彩絢爛的極光。
如果太陽活動再劇烈一點,那便不隻是極光那麼簡單了。
大範圍信號中斷、電網癱瘓斷電、電子設備被燒毀,甚至影響到衛星的工作,等等等等。
但這才僅僅隻是常規的恒星活動。
而太陽,在恒星之中隻能算是極為穩定、平穩的存在。
一旦電磁生命大規模寄生太陽,導致太陽狂暴起來,首先整個太陽係的電磁環境會極度惡化,惡化到韓陽此刻所擁有的所有衛星、探測器、戰艦、飛船等需要用到電能的太空飛行器都會嚴重故障,甚至無法使用。
所有采取電磁波的通訊方式,全都會因為過於強烈的乾擾而中斷。
太陽溫度會升高許多,導致地球溫度也更高,整個生物圈會被徹底破壞。
太陽同時會變成一個強大的X射線與伽馬射線輻射源。任何防護不足的空間站,在其中生存的生命患癌率都會極大提升,甚至於根本誕生不出健康的後代。
因為恒星風的強大的剝蝕作用,整個地球大氣層都會被剝離,最終,地球會成為水星一樣。
海洋乾涸、所有生命死去,整顆地球徹底陷入一片死寂。
就算是現階段的,掌握了星際航行技術的人類文明,最終也僅有少部分逃到外太陽係的人可以生存下來,其餘所有人都會死掉。
但……維係一個群居性智慧文明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人口。
沒有足夠的人口,連知識傳承都做不到,何談維係文明延續?
到了
那一步,基本上就意味著文明的滅亡。
至少現階段,人類文明對於電災爆發的後果,完全承受不住。
不,不止人類文明,就算比人類文明更加先進的伊塔文明都承受不住。
同時,導致電災爆發的這種電磁生命,還有一個更為惡劣的性質。
那便是,在完成了對於一顆恒星的寄生,借助恒星能量達成了自身族群的極大爆發,又因為自身族群的極大爆發導致該顆恒星陷入不穩定狀態,毀滅了該恒星係的生態之後,巨大數量的電磁生命會以該顆恒星為起點,四散而去,向四周擴散,各自尋找下一顆可以被寄生的恒星。
因為不穩定的恒星已經不再適宜電磁生命生存與繁衍。
就像是吃完了一片地方的植物,自身族群擴大之後,又去尋找下一片植物的蝗蟲一樣。
這,便是銀盟公開資料之中所聲稱的“電災外溢”。
正因如此,某一顆恒星確認被電磁生命寄生之後,周邊恒星係之中的智慧生命們全都會緊張起來。
因為一旦電災外溢,誰都逃不掉。
唯一的辦法,是在恒星被電磁生命寄生初期,就將其消滅掉,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扼殺萌芽期的電災的方法,銀盟公開資料之中也講的很清楚,且較為容易執行,容易到類似伊塔文明這樣的低級文明——在整個銀盟體係之中,伊塔文明毫無疑問屬於低級文明,當然,人類文明更低級就是了——付出一定代價之後,都可以達成的地步。
電磁生命通過恒星磁場來對恒星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智慧生命們,那麼,群居型智慧生命們同樣可以通過對恒星造成影響的方式,來反向影響到電磁生命。
對於伊塔文明這種等級的文明來說,這是極為浩大的一項工程,需要整個文明全部動員起來,才有可能做到。
而,產自遠離恒星的冰冷矮行星之上的礦產,也即所謂“冥王星大開發戰略”之中,伊塔人重點開采的礦產,黑玉礦,因為具備在極端複雜惡劣的電磁環境之中,保持良好屏蔽性的特性,成為了消滅電災的最重要物資。
韓陽心中明悟,這,才是伊塔文明對人類文明竭澤而漁的真相。
同時,對於銀盟的體係結構、銀河係之內文明等級的劃分等,韓陽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對於群居型智慧文明,銀盟內通行的方案,是六級劃分法。
最低等的原始文明,被劃分為一級文明。最高等級的文明為六級。
伊塔人目前所掌握的,僅有一到三級文明的劃分方法。至於四級或者以上文明掌握有哪種科技,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伊塔人也不知道。
因為伊塔文明也隻是一個二級文明而已。同時,人類文明按照這一套劃分方法,也是二級文明。
隻不過同級文明內也有高低上下之分而已。一個剛剛晉升到二級的文明,和已經向三級文明程度展開衝擊的文明,很顯然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在這一套劃分方法之中,從誕生智慧,到掌握大規模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全部被歸類為一級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銀河係內的文明多樣性——或者說,探索科技體係發展的每一種可能性,對於一級文明,銀盟有特殊政策規定,嚴禁任何高級文明乾涉,要保證一級文明獨立的發展路線。
這才是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人類文明基本上沒有遭受過任何外來影響,一掌握這項技術,伊塔文明立刻降臨的真相所在。
因為伊塔星係距離太陽係較為接近,僅有十幾光年距離,太陽係大概可以算是伊塔文明的勢力範圍。
當然,在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伊塔文明究竟是否暗中違背了銀盟的禁令,偷偷對人類文明施加了影響,韓陽是保持有相當的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