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銀盟隻是一個較為鬆散的聯盟,低級文明雖然明麵上不敢違背,但暗中能有多少執行力,實在難說。
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後,就是二級文明。
當前階段,人類文明與伊塔文明俱都處於二級文明階段。
在這個階段,可控核聚變技術和離子推進器的大規模使用,可以讓文明進行較大規模的恒星際航行。
超距通訊技術的突破,以及電磁炮、激光炮技術的發展,賦予了二級文明較強的星際戰鬥能力。
可以說,唯有到達二級文明程度,才真正有資格去談星際戰爭。不到二級,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三級文明,則在二級文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
他們具備更為普適且高效的核聚變技術——也即可以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氕聚變技術。
二級文明階段所掌握的核聚變技術為氘氚聚變。
氘氚聚變是最容易實現的聚變類型,但並不是釋放能量最多的聚變類型。
同時,氘氚含量較低,需要經過大規模的提純富集才能產出。
而宇宙之中,氕,也即通常稱呼的氫氣,才是最為豐富的。
同時,因為它是最輕的元素——原子核僅僅一顆質子而已,所以單位質量的氕,聚變之後產出的能量最高,幾乎高達氘氚聚變的兩倍。
但,實現氕聚變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高到此刻的韓陽都完全沒有思路來實現它。
氘氚聚變所需的溫度僅僅一億度左右,而要實現氕聚變,十億度恐怕都不行。這帶來了幾乎是斷層式的難度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
太陽核心溫度僅僅約1500萬攝氏度而已,但太陽卻可以穩定的進行氕聚變。這與氕聚變所需要的超高難度環境其實並不矛盾,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實現路徑。
太陽太大了,內部物質密度極高,壓力也極高。在這種情況之下,兩顆質子,也即氕原子核,基於量子隧穿效應,每秒鐘有極低極低的概率,約10^18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克服庫侖勢壘發生聚變。
但還是那句話,太陽太大了。太陽核心約有10^56顆自由質子,也即氕原子核,就算量子隧穿概率如此之低,每秒鐘仍舊會有約3.7*10^38顆質子發生反應。換算成質量,便是每秒鐘6.2億噸。
其中約400萬噸質量被轉化為了能量。
太陽超低的聚變效率,導致看似強大的太陽,其單位功率極低極低。
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對比來感受太陽單位功率低到了哪種程度:同體積的太陽物質聚變所釋放的能量,和一顆土豆相比,哪個的對外輻射功率更大一些?
答案是土豆。
也即,假設土豆不會因為質量與壓力而變化,那麼,將相當於太陽大小的眾多土豆放在太陽的位置,地球將承受到比此刻猛烈的多的光和熱。
地球上將無法誕生出生命。
所以,太陽能穩定的進行氕聚變,不代表氕聚變容易實現。
而,三級文明便可以進行穩定且高效的氕聚變,單位質量下,能獲取到比二級文明氘氚聚變幾乎兩倍的能量。
除了能量來源之外,三級文明還有另外幾項超出二級文明想象的先進技術。
其一是無工質推進技術。
連離子推進都不需要,徹徹底底的無工質。這意味著飛船原本需要攜帶的工質可以節約出來攜帶其餘物資,效率極大提升,且,可以進行更長的加速時間,甚至於達到80%光速以上的速度!
要知道,二級文明發展到最高級階段,最多也隻能達到光速的50%左右。超過這個速度,便會脫離經濟區間,無法大規模應用。
其二是能量護罩與能量武器技術。
對於這兩種技術,韓陽目前階段沒有太多的了解,也無法直觀的理解這兩種技術的威力。
但伊塔科學家們卻有一個十分直觀的描述。
采取了這兩種技術的三級文明的戰艦,麵對二級文明的戰艦,甚至可以達成一比一千以上的戰績!基本上就是碾壓!
二級文明的戰艦麵對三級文明的戰艦,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至於比三級文明更加強大的四級文明,或者更高級文明有哪種神乎其神的技術,就連伊塔人都不知道。
這些情報,讓韓陽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歎。
“依靠數量打贏了伊塔文明駐太陽係艦隊,我還以為我已經算是強大的了。
但,整個伊塔文明擁有相同級彆,甚至更高級彆的戰艦足足數萬艘。派遣到太陽係來的這些戰艦,甚至隻是淘汰或者老舊型號。
一個伊塔文明已經如此強大,更不要說可以碾壓二級文明的三級文明,甚至更高級彆的文明,以及,就算對上最頂級文明,都足以產生巨大威脅的其餘類型的生命……
浩瀚銀河,何其廣袤,小小的太陽係,連一粒灰塵都比不上啊……
不過,未來之路雖然漫漫,我卻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攀登到峰頂。”
到了此刻,韓陽心中的疑問已經被解答了絕大部分。
另一部分引起韓陽重視的情報,則是有關銀盟與所謂的淵山聯盟的。
銀盟其實是一個較為鬆散的聯盟,相互之間並無多少強製性的從屬,也並沒有上下級之間的聯係,更像是一個共識性的、相互交流情報、為了對抗其餘類型的生命而報團取暖的組織。
有些類似當初地球未統一之時的聯合國——不,甚至比聯合國還要鬆散。
關鍵還是銀河係太大了,文明數量太多。就算是最頂級的文明,都無法做到將銀河係全部探索。
而,將銀盟比作聯合國的話,所謂的淵山聯盟,便是類似於當初所謂的華約、北約、XX合作組織、南亞X國聯盟之類的組織。
多個不同的、科技等級相互差異的文明,依據文化、傳承、區域、利益等為紐帶,組成了一個個小的聯盟。
不同的聯盟結構有的鬆散有的緊密,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包含成千上萬個文明,跨度高達數千到上萬光年,甚至次級聯盟之下還會有三級,乃至四級聯盟,小的可能隻有兩個文明,跨度不過幾光年,情況千變萬化,各不相同。
不過通常來說,相比起大而泛的銀盟,反倒是規模較小的各種區域性聯盟之中,不同文明之間的聯係較為緊密。
不同的文明與文明之間、不同的聯盟與聯盟之間,不同的文明與聯盟之間,關係也是有好有壞。有的合作緊密,有的衝突頻發,甚至會爆發全麵戰爭。而,隻要不違背銀盟的根本宗旨,地區性的衝突,銀盟根本不會乾涉,也乾涉不過來。
淵山聯盟便是這樣一個區域性的聯盟組織。
銀河係獵戶旋臂的某一個區域,被銀盟稱之為淵山星域。名字的來源,則是該星域內最早成為二級的那個文明的名字。
約一萬年前,淵山文明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晉升為二級文明。屬於銀盟的巡查艦隊發現了該文明,又因為該區域內還存在另外四個文明,其中三個較有潛力晉升二級,另外一個則處於文明的早期階段,呈現出了一定的文明聚集傾向,便為這片星域起了
個淵山星域的名字。
那個處於文明早期階段的,很顯然就是位於太陽係的人類文明了。
如此,範圍總計約80光年之內,總計約一萬顆恒星,總計五個文明,便組成了一個小小的,銀盟之下的二級恒星際文明聯盟,淵山聯盟。
又因為伊塔文明距離太陽係最近,僅有十幾光年距離,太陽係便成為了伊塔文明的勢力範圍,才有了人類文明剛剛晉升二級,伊塔文明立刻迫不及待的前來殖民的事情。
畢竟,對於二級文明來說,如果距離太遠,就算前來殖民也是不劃算的。十幾光年的距離而已,單次航行時間在50年以內,完全可以做到收益大於殖民成本。
“伊塔文明,電災,淵山聯盟,銀盟……”
韓陽默默思考著這些情報之中的關鍵詞彙,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
“這浩瀚銀河,還真是危機四伏啊……遠遠不是表麵那麼平靜。
群居性智慧文明之間的競爭,奇異生命和智慧文明之間的競爭,自然環境的災難……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導致如今的人類文明滅亡。
小小的人類文明,在這浩瀚銀河之中完全不起眼,完全沒有特殊性。就算滅亡,也不會引起任何浪花,不會引起任何關注。
就像是伊塔文明,成為二級文明已經數千年,但麵對電磁生命,一個應對不好,還是有可能就此滅亡。
歸根結底,還是要儘快強大起來啊……”
韓陽默默的感歎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