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出發,北河三!(2 / 2)

不盤點不知道,一盤點嚇一跳。

之前隻知道人類文明科技發展迅速,但因為暫時沒有外部威脅的緣故,並沒有大規模的向軍工方麵轉化。如今一盤點,立刻便發現,凡是涉及到軍工的科技,幾乎都有極為重大的突破。

電磁炮方麵,某研究所在電控穩定性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號稱可以做到高速電磁炮連發一萬發,關鍵部件溫度提升不超過10攝氏度,極為驚人。

裝甲方麵,多層複合裝甲工藝,以及材料學工藝的突破,號稱可以製造出正麵對抗大型高速電磁炮彈丸的裝甲。

精細雷達方麵,號

稱可以做到連一粒星際塵埃都不放過。推進器方麵,就在三年之前,新型大功率離子推進器通過了驗收,可以在節省10%工質,節省22%能源供應的前提下,實現推力26%的提升。

除此之外,船身結構、穩定性、快速修複能力、遠程探測雷達、核聚變、散熱等等方麵俱都有大量的突破。

韓陽心中滿是欣慰。

上百年如一日的巨額科研投入,總算是沒有白白浪費啊。

於是在韓陽的主導之下,新式戰艦設計工作立刻開始,僅僅隻用了一年時間便即完成了設計定型工作,真正進入到了製造階段。

北河三太過遙遠,要趕在軍演開始之前趕到,艦隊必須要在十年之內出發。

十年時間,要完成戰艦製造工作並不容易。

不過整個文明都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人們似乎將此視之為一次在和平年代之中,提升文明地位,提升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方式,爆發出了遠超平常的工作效率。

在韓陽龐大算力的參與之下,這種效率更是高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四年之後,第一艘星塵級新式戰艦完工,開始測試,並做細微調整。

五年之後,第一艘星雲級戰艦完工。之後又一年,新式小行星級戰艦完工。

這時候,星塵級戰艦已經完成了最終定型,在調整了一些細節之後,真正開始了大規模製造。

第九年的時候,一支全部由新式戰艦組成,總計4艘小行星級戰艦,50艘星雲級戰艦,946艘星塵級戰艦,總數1000艘戰艦的演習艦隊已經完工,且交付給了軍方。

軍方在過去數年時間之中,采取優中選優的方式,從艦隊之中抽調了總計16萬名優秀軍人,專門針對北河三的星際環境以及演習科目展開了特訓。

在經過數年的刻苦訓練之後,又淘汰了足足一半的人,最終隻剩下了8萬人,成為了這支新式艦隊的操控者。

這8萬人立刻成為了整個文明內爭相矚目的英雄一般的人物。有的基層地方政府聽聞轄區內有人入選了軍演名單,甚至於主官都親自出動,到該戰士家中慰問鼓勵。

落選的人則黯然神傷,大受打擊。不過也沒有辦法,隻能等著下一次機會。

艦隊出發前往北河三星係的時候,人類文明元首韓良更是親自出麵,親自來到了地球太空基地為戰士們壯行。

這一幕也通過無處不在的攝像設備發送到了每一名關注此事的人眼前,將情緒推動到了最高潮。

戰士們一個個信心滿滿,列隊進入到了空天母艦之中。

空天母艦出發,駛入到了茫茫太空裡麵。

就算在太空之中,戰士們也不會進入冬眠,而是會繼續進行高密度、高強度的訓練。

時間畢竟太緊,在太陽係內沒時間展開對新戰艦、新裝備的使用訓練,就隻能在太空之中補上。

艦隊出發,整個人類文明並沒有因此而鬆懈,而是更加高效的開始進行科技研發以及軍工轉化工作。

畢竟,50年之後,第二支參演艦隊就要出發了。

就連韓陽心中都有了一點緊迫感。

他不得不承認,這種機製,對於促進文明科技提升確實具備較大的意義。

就是不知道這一次軍演,人類艦隊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不管成績如何,這一次我是不會插手的。”

韓陽已經下定了決心。

哪怕成績墊底,他也不會乾涉。他還指望著通過這種機製,能培育出更優秀的軍事人才,在真正的文明生死戰爭之中發揮出更大的用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