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人口上限(1 / 2)

演習艦隊已經出發,韓陽真正將相關事宜都交給了人類軍事高層們去做,自己則一門心思的投入到了科技研發之中。

除了興建大量的大科學裝置,儘全力摹擬宇宙之中的某些極端環境,以研究在這種環境之下所發生的奇異現象之外,韓陽還十分重視對於實際宇宙環境的觀測。

某些恒星係之中,具備迥異於太陽係,且模擬裝置難以複現的環境,十分具備科研價值,無論是對於基礎科學研究,還是應用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意義。

此刻,在韓陽的半參與狀態之下,一支由一艘科考船、兩艘運輸船以及20艘戰艦組成的科考艦隊,便來到了維斯0855-0714星係。

這顆星體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恒星集團。按單個星體計算的話,則距離太陽第七近。

這是一顆很特殊的星體。

之所以用“星體”,而不是恒星來稱呼它,實在是因為這顆星體太過特殊了。

它太小了,其質量僅有木星的大約6倍。就算是最小的恒星種類,褐矮星的質量都遠遠超過它。

從這方麵看,它似乎是一顆行星,流浪行星。

但它又是一顆獨立的個體,周邊沒有任何恒星存在。且說是行星的話,質量似乎又太大了一點。

綜合各種考量之後,人類科學家最終為其分類為“次褐矮星”,即比褐矮星更小的星體。

在韓陽看來,這其實應該算是一顆不完全體的恒星。

韓陽猜測,有可能是在這顆恒星的演化初期,星雲物質數量不足,導致它無法積蓄更多的質量最終點燃核聚變變成一顆恒星,又或者在形成早期,受到了外部的某些影響,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一類,星雲物質被吹散了。

又或者形成初期,存在另一顆原生恒星與它爭奪星雲物質,然後受到引力擾動兩顆星體分離,最終便造就了這樣一個怪胎。

具體是因為什麼,還需要科考艦隊進一步實地觀測。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研究這樣的星體,對於韓陽的恒星演化理論、宇宙學理論,以及恒星物理、行星物理等等,乃至於基礎科學層麵,都有極大的好處。

這一支科考艦隊便慢慢減速,最終停靠在了距離這顆次褐矮星約三百萬公裡的環繞軌道之上。

呈現在科考人員們麵前的,是一幕極為神奇的景象。

這顆次褐矮星無法像是普通恒星那般發光發熱,因為它並未點燃核聚變。但它上麵並不是沒有一點光亮。

科考人員們麵前是一片浩瀚幽深的宇宙,繁星點點。而在這萬千繁星中間,有一片大約相當於四五個月亮大小的黑暗區域,其中頻繁的出現一條條淡藍色的光條,一閃即逝。

每當光條出現,周邊便會隱約浮現一顆略顯黑暗的圓球狀身影。光條消失,圓球狀身影也隨之消失不見。

它就這樣如同鬼魅一般,在太空之中若隱若現。

韓陽知道,那些光條,其實是這顆次褐矮星大氣層之中爆發的閃電。比地球上最為強烈的雷暴還要強烈千百萬倍的,強大到不可思議的雷暴。

這樣的雷暴,哪怕是人類文明最為強大的戰艦,小行星級戰艦都承受不了一擊。

足以照亮上萬公裡範圍的閃電,可想而知其有多麼強大。

科考艦隊停泊,然後一艘小型飛船出發,在幾艘戰艦的護航之下緩緩向這顆星球靠近。

進入到其大氣層外圍,也即大氣密度相當於地球地表約千分之一的地方,小型科考船停下。

此刻呈現在韓陽麵前的是一副更加驚人的景象。

他看到無數條耀眼至極的樹杈狀閃電,從腳下約數千公裡處誕生,然後猛烈向下傳遞,一直擊打到了更深處看不見的地方。

閃電的數量極多,且永不停歇,幾乎將這一顆黑暗的星球變成了一片閃電叢林。

除了雷暴之外,則是狂風。

太陽係之內風力最大的星球是天王星,其上常年刮著風速在五倍音速以上的超級大風。而天王星上的風比起這顆次褐矮星又是小巫見大巫。

韓陽看到,這顆星球之上的大氣運行速度,甚至高達音速的20倍以上,也即每秒鐘高達八千多米。

就算是小行星級戰艦被這樣的風刮到,也會瞬間被撕裂。地球上最先進的風洞,都吹不出如此強大的狂風。

或許因為地熱的緣故,韓陽還看到這顆星體內部也會有雨雪天氣。

甲烷、二氧化碳之類的氣體受熱從內部湧出,上升到高空,降溫之後就凝結成了冰粒或者雪花再降落下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