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是一幕很美好的情景。但此刻加上這些狂風與雷暴,就沒那麼美妙了。
這裡的雪花打在人身上,是真能將人體打一個洞的。
這裡的環境雖然惡劣,但科學家們一個個卻滿臉興奮。
這樣一顆與太陽係內任何一顆星體都決然不同的星球,可供研究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可以說,不產出十萬篇以上的高質量論文,這一趟就算是白來了。
科考隊中的數千名各學科專家精神振奮,在這樣一顆如同惡魔一般的星球旁邊駐紮了下來,展開了長期工作。
另一邊,較為受韓陽重視的,則是一顆在人類曆史之中十分有名的恒星係。
天狼星。
“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話,道儘了多少英雄豪情。
而此刻,屬
於人類文明的科考艦隊便來到了天狼星。
天狼星之所以受韓陽重視,最重要的是這個恒星係統之中,擁有一顆特殊星體。
白矮星。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一種產物。如同太陽這種中等個頭的恒星,在生命到達末期,氫元素被大量消耗之後,自身會變成紅巨星逐漸膨脹,核心卻會受到壓縮,物質密度提升,最終變成一顆白矮星。
構成白矮星的物質密度極高,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質便可以高達一噸,是水密度的百萬倍左右。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數十萬倍,如果將太陽壓縮到如同地球大小,便會形成一顆白矮星。
這樣一顆極端的星體,其上必然會存在眾多超乎尋常的物理現象。近距離對其展開研究,同樣有助於韓陽增加對於基礎物理理論的研究和了解。
浩瀚的宇宙之中,一顆碩大無朋,比太陽明亮幾十倍的藍白色恒星,與一顆極為渺小,但同樣明亮刺眼,散發著白色光芒的白矮星相互圍繞著旋轉。
在這過程之中,強大的輻射以及帶電粒子流橫掃整個星係,讓這裡如同煉獄一般,完全不適宜生命生存。
就算做了充足的防護,人類科考艦隊仍舊無法長時間呆在星係內部。他們隻能停靠在距此上百億公裡的地方,然後大量發射探測器抵近偵查,又或者派遣載人飛船,短時間的進入觀察一會兒。
但就算如此,仍舊有無數不可思議的,之前從未發現過的奇異現象被人們觀察到。
就像是兩顆恒星磁場相互影響,在距離數百億公裡處都營造出來了一層極高溫度的等離子層;
又或者白矮星受到彗星、小行星、星際塵埃等的撞擊,所釋放出來的短時劇烈X射線與伽馬射線輻射——科研專家們認為這與伽馬射線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又或者有關於天狼星A這顆藍色恒星的恒星對流呈現出了某種與理論不符的異常,專家們認為可能與白矮星伴星存在聯係,兩顆恒星之間疑似存在某種未知的相互影響的機製……
數千名科學家同樣在這裡駐紮了下來,埋頭開始研究。
除了這兩顆星體之外,其餘的,譬如巴納德星、魯坦星、天苑四、南河三、波斯七、天倉五、範馬南星、GL674、GJ1002、天廚二、王良三、孔雀六等恒星,俱都有科考艦隊到達。
沒有科考艦隊到達的恒星係統,也有規模較為龐大的無人探測艦隊到達。
如今的人類文明在韓陽的領導之下,真正做到了以科學研究為第一要務。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事件便是,經過兩百多年的和平發展,人類文明的人口呈現出了大爆發的趨勢,相比起剛剛獨立的時候,人口翻了五倍還多,達到了1000億出頭。
對於人口數量,韓陽原本的想法是越多越好。畢竟人口基數越大,所能誕生出的有天賦成為科學工作者的人就越多,科研力量便越龐大。
但人口在增加到此刻1000億出頭之後,增長速度竟然開始放緩,甚至有了某種程度的降低的趨勢。
這個現象引起了韓陽的注意。略微研究一番之後,韓陽確認,人類文明的人口恐怕無法再次增長了。
“社會學也是一門科學,自有其內在規律。二級文明程度,最多也就隻能支撐這麼多人口了。”
韓陽暗暗的感歎著:“怪不得不管是當初的伊塔文明,還是淵山文明,總人口都在1000億以下。
人類文明的人口能突破1000億,還是因為有了我的存在。要是沒有我,最多能有個七八百億頂天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