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重大突破(2 / 2)

也即,人們可以將物質14%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由一整座誇克裂變電站支撐,采取激光加熱和重力搭配強磁場束縛的反應釜之中,一團氦氣的溫度提升到了億億度以上,且內部的壓力高達5000億倍大氣壓力以上。

仍舊是居住飛船留在恒星引力場之外,確保一旦遭遇危險立刻就可以逃脫的狀態,其餘的飛船,大量的空天母艦、重型運輸船、工業飛船、科考飛船等,則如同聽到了發令槍的賽跑運動員一般,立刻一窩蜂的向著這個恒星係衝了過去。

此刻它雖然具備極高的能量,但這些能量全部都是外界賦予,自身並未產生任何能量。

漫漫百年光陰再次度過,人類艦隊再一次停靠在了一個偏僻的恒星係周邊。

轉化之後,重元素變為輕元素,無法再進一步進行誇克裂變。

在超距通訊乾擾與反乾擾、屏蔽與反屏蔽技術、誇克聚變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未來可期之後,韓陽的注意力放到了另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項目之上。

時間寶貴,必須要儘可能的利用。

然後第三個,第四個……

但重力影響方式存在短板,最高也隻能實現約10倍光速的航行速度。

到了五級文明程度,情況自然又不相同。

這一項技術的重要性不用多說。

一台試驗設備要儘可能的做到一機多用。實驗目的和需求差不多的,差彆不太大的,就儘可能的用這一台試驗設備來完成。

此刻,這一項連包括韓陽在內,全體執政委員都親自關注,親自過問,親自協調人員和物資的至關重要的研究,便在這一試驗場地之中展開。

很快,這種實驗需求就迅速累積了起來。文明科學院所記錄的,由數百萬個不同團隊提交的實驗需求短時間內便突破了一千萬件,其中涉及到超大型的科研設備數千座,中等的,小型的更是高達幾十萬個。在到達下一個星係的時候,總數更是高達2000餘萬個。

暗力子是空間和物質的交互粒子,掌握了暗力理論之後,人們便可以省下“重力”這一道手續,直接通過暗力子來對空間施加影響。由此,航速獲得極大提升便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二級文明階段得到廣泛應用的核裂變和核聚變,其質能轉換效率分彆為0.15%和0.7%左右,到達四級文明,掌握了誇克裂變技術之後,質能轉換效率可以達到14%左右。

人類文明到了此刻,終於曆史上第一次將誇克聚變之間所蘊含的龐大能量釋放了出來!

無論什麼樣的物質,不管它是劇毒,還是人人嫌棄的惡臭垃圾,又或者星係之中隨處可見的石頭、小行星、水冰、隕石,還是鋼鐵戰艦的殘骸,強輻射物,等等等等,理論之上宇宙之中的一切物質,全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被人們轉化為能量!

如果能級太低,那就什麼都不會發生。能級夠高,就可以發生核聚變。能級再高一些,再搭配上一些暗力理論方麵的應用,微觀粒子的基礎組成,誇克,便也會發生聚變,重新組合成新的重子,並在這個過程之中釋放出能量。

短短幾個月時間之後,這個恒星係的數顆大行星、上百顆矮行星之上便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了數不清的基地和工廠,整個恒星係幾乎一瞬間便熱鬨了起來。

那是由有的位於星球地表,有的位於地下,有的位於太空的總計上百座大型基地構成的綜合性實驗基地。

它無需打破誇克禁閉,隻要令較輕元素的原子核猛烈碰撞在一起即可。

進入了超光速航行階段,一些大型實驗就不方便去做了。科學家們便隻能進行一些理論性的研究,並將自己想要做的實驗暫時記錄下來,等待艦隊再一次停靠星係之後再進行。

也即,人們首先可以通過誇克裂變,將相當於物質14%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如果算上被駁回的、未經消重之前的,實驗需求的總數會立刻突破億級大關,就算韓陽全力以赴,再加上整個人類文明所有的工程力量都不夠用。

這還是經過了科學院審核,經過了歸納、消重之後的實驗需求。

誇克聚變的原理說來也很簡單,與核聚變類似。

更快的超光速航行技術之上。

最終,在突破了某個極點之後,像是發生了什麼奇妙的反應一般,這一團氦氣忽然間“活躍”了起來,一刹那間便有巨大的能量從它內部湧現,猛烈的爆炸之中,特意做了防護處理,甚至於應用了重力多重護罩係統的試驗設備瞬間變成了一片殘骸。

也即,從此刻開始,自己已經初步掌握了誇克聚變彈的製造技術。

不管這究竟是什麼物質,隻要有物質就有能源!

這對於一支艦隊來說,其意義就太過重大了,重要到足以排在第一的位置,任何其餘實驗的優先級都要在它後麵。

為什麼此刻會有這麼多的實驗需求?很顯然,這是因為基礎理論剛剛突破,眾多應用研究全麵鋪開的緣故。

足足嘗試了三十多種實驗方案之後,最終,在這一次試驗之中,人們觀察到了讓人興奮的現象。

這種狀態,是不可延續的。

人們還在繼續壓縮這一團氦氣,繼續提升它的密度和溫度以及壓力。

起航準備始終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時間線規劃進行著

。終於到了起航的時候,所有人類也全都回歸到了飛船之中。

因為它本質上是通過重力——暗力子——空間的方式來傳遞影響力的,中間多了一道暗力子的手續,能量便損失了許多,精確度、效率也極大降低。

毫無疑問的,第一次試驗迎來了失敗。依據之前猜想所設定的實現方式被證明無效。

這個溫度和壓力,已經足以令這一團氦氣發生核聚變反應。隻不過此刻,在暗力子的影響之下,空間和物質之間的交互模式發生了改變,是以預料之中的核聚變並未發生。

這意味著,隻要不是河係際空間這種太過空曠的地方,五級文明的艦隊將永遠不會缺少能源!

當然,這仍舊少不了應用技術和工程學方麵的大量研究。

在執政委員會特意關照成立的,位於遙遠深空,遠離恒星引力場的空間技術研究基地之中,在那直徑達到了100米,長度達到了100公裡,內部處於幾乎絕對真空的巨大管道之中,一場前所未有的超光速運輸試驗正在進行之中。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