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辯書,那一時半會自然是沒個結果,王學洲隨手撈了來兩把椅子,做出‘請’的動作。
風度氣節皆有。
周徽仲和謝瞻山神色複雜,也回以一禮坐下,王學洲隨手又撈出一把椅子,三人心平氣和的相對而坐。
“《荀子·不苟》中說:君子修身,莫善於誠。《左轉》中又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家誡》中言:‘孝敬仁義,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列國誌》雲:‘士之立身,忠信為本’。”
“《素書》中也說,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此五件正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也是立身、成名之根本。”
“由此可見,道、德、仁、義、禮,才是立身之本,王兄何以言‘隻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談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周徽仲說話間已恢複了鎮定和從容,從旁佐證,來質疑王學洲的那句‘立身之道何窮,隻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旁邊的謝瞻山和何慎也恢複了鎮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對待這場辯書。
聽到這個觀點,周圍的人也覺得是該如此。
不管是哪本書,講的立身之本都離不開‘道、德、仁、義、禮’,‘敬’字之言,細品之下隻能算是‘修身’,不能算是‘立身’。
王學洲不緊不慢的開口:
“我所言的‘敬’,非淺嘗輒止的禮數,乃是內心的敬畏,行事之準則。”
何慎擰眉看著他,正要開口反駁,就聽王學洲又說:
“誠如周兄所言,‘誠’以待人,‘德’以修身,‘孝’以奉親,‘忠’以侍君,而‘道德仁義禮’,更是立身之基石。”
“道者,天地正理,萬物之根本;德者人心之平,行為之準;仁者,愛人之意,萬物一體;義者,事之宜也,行為之正;禮者,序也,尊卑有序,和諧共生;”
“然,這些諸般品質,若無‘敬’字貫之,恐難以持久而篤行。”
“敬者,敬天地,敬鬼神,敬君上,敬師長,敬親友,乃至敬己之心,心存敬畏,則行事必謹;行事謹嚴,則諸事可整。‘敬’字在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中,也有樞紐之用。”
“‘敬人者,人恒敬之’此乃誠之體現;敬事者,必以德行之,此即‘德’之彰顯;敬老者,孝之至也;敬君者,忠之至也;”
“敬之一字雖然簡單,但卻包羅萬象,貫通諸德。所以我言‘隻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周徽仲渾身一震。
以‘敬’字貫之?
這個論點他還是第一次聽到,一時人竟忍不住品了起來,竟然忘記了場合。
謝瞻山和何慎兩人也聽得若有所思,但他們理智尚存,還沒忘記此時在做什麼。
敬字之言確實有些道理·····
謝瞻山眉峰一動:“既然你認為敬之一字可貫通諸德,那麼《論語·子路》有雲: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但如果父犯下的乃是大錯,如···安王這般,那麼作為子,以敬行事,貫通諸德,敬君還是敬父?”
當今聖上,還算開明,允許讀書人暢所欲言,謝瞻山索性拿安王舉例。
父親為兒子遮掩,兒子為父親遮掩,正直就在其中了。
但是如果是造反呢?
隱瞞,就違背了‘忠’之道。
不隱瞞,就違背了‘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