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鬱儀與國子監的一百名士子一道乘船進入了建造在後湖上的瀛坤閣中。
瀛坤閣坐北朝南,為重簷硬山頂二層建築,麵闊六間,於最西處設有樓梯。腰簷處設置暗層,用以隔絕地濕、防火通風。簷下倒掛子,又有太祖親筆題的瀛坤閣三個字,飾以蘇式彩繪。
地麵用水磨大方磚鋪設,前後開窗。一層六間房舍用於辦公,二層為通間,用以存放曆年黃冊。另在瀛坤閣後另設三排瓦房,用來日常生活居住。
一百人足足用了十艘船才將所有人運到島上,與鬱儀一道進入瀛坤閣中的還有一位戶科給事中,名叫白元震,也是七品。但他是出身戶科的人,大約是得了張耀的授意,一上來就把最好的房舍讓給鬱儀居住,態度也分外恭敬。
“瓦房一共有十間,蘇舍人可以獨宿,兩城兵馬司和左衛千戶所派遣錦衣衛共二十人,戶部算上我一共有官吏三人,另兩名都是清吏司的主事,稍後會來拜見蘇舍人。名冊已經點過了,不算戶部官吏與錦衣衛,剛好一百人整。錦衣衛十人一間,我與
戶部另外兩名主事住一間,士子們二十人一間,剛好把九間直房全部占滿。
“官船共十二條,六條在湖外,六條在湖內,每逢六可以派人出入。”白元震把手上的清單交給鬱儀過目。
鬱儀的記性不差,拿眼睛一掃就知道名單和那日昭文給她的有所出入,她指了其中幾個名字道:“這幾人都未曾見過。”
白元震道:“雖然到了湖上籍冊能有貼補,但總歸有富家子弟不缺這點錢,不想來這地方吃苦。所以花了些手段,不知是賄賂了國子監的主官,還是彆的什麼,所以這名單也和過去不一樣。’
鬱儀縱然聰穎,可這官場的事卻和書本上的文章大不一樣。一個無非是從故紙堆裡刨出字字句句,一個卻是要用機心、用籌謀來和人打交道。她尚且年輕,很多事的的確確看得不如旁人透徹。白元震是戶科的人,心有玲瓏七竅,偶爾說出些什
麼,也能提點鬱儀一些。
勘對黃冊的差事是從第二日才正式開始的。
到了傍晚時分,差事都了得差不多了。白元震給她拿來一個食盒,裡麵是今天的晚飯。因為瀛坤閣儲存的大多是紙質文書,怕火易燃,所以整個島上都不設置廚房,一應食物都從島外送來,三日送一次,所以沒有熱食,都是些風醃小菜、乾糧
饅頭。
“蘇舍人是南方人,這樣的飯食怕是吃不慣吧。”
白元震是宣府鎮人,對乾糧的接受程度比較高,他找來一壺乾淨的水拿給鬱儀:“泡水吃能好入口些。”
鬱儀擺擺手,學著他的樣子,咬了一口乾糧,配上醃肉一起細細地咀嚼。
“之前在鬆江讀書時,也常有趕不上吃飯的時候。”鬱儀笑,“也是吃得慣的。”
她不驕矜,性子也磊落坦蕩,白元震對她也真誠了許多:“湖上不許明火,咱們也喝不上熱水,好在現在暑熱正盛,用冷水泡茶也能喝出點滋味。蘇舍人若是要用水,同門口的小太監說一聲就成,他們都是一直住在島上的,對這裡也更熟悉。”
吃過晚飯,白元震又將清吏司的兩名主事介紹給鬱儀認識,他們雖然都是第一次見她,好在年齡都相仿,攀談一番後便相熟起來。
如此一番,很快就到了晚上。
鬱儀回到自己的房中打開櫃子,裡頭除了幾身換洗衣服外,還有一個包裹。
這是張濯早上送她上船前親手交給她的,忙了一整日,還沒來得及看看都有什麼。
包裹不重,她走到燈下將包裹拆開。
裡麵有一包糖漬桃脯,一包風醃肉乾,一盒麥芽糖一盒鹽,一包杏仁。除此之外,還有防蚊蟲的藥膏、包紮傷口的金創藥,最後鬱儀還看到了一個精美的小瓶子,裡麵裝的是一小壺桂花酒。酒香甜美,不像是烈酒,更像是平日裡小酌用的甜
酒。
每樣都不多,卻很瑣碎。
零零散散地裝在不同的紙包和盒子裡。
鬱儀每樣都拿出來看了看,又一樣一樣放了回去。
包裹中還有一張字條,寫著:酒以解憂,不可貪杯。
她的唇角無聲的勾了勾。
窗外隱隱傳來士子們洗漱聊天的聲音,從鬱儀這裡推開窗戶,可以看見冷冷一輪明月倒映在湖水上,波光粼粼的影子。
月碎江水藍。
帶著水汽的清風吹過她的鬢發,鬱儀望向夜幕下的紫禁城。
在這裡隻能看見一個翹起的簷角,掩映在蔥蘢的樹木深處。
這些東西應該是張耀自己挑的,看到那張字條之後,鬱儀越發確認這一點。
他將東西交給她時明顯還病著,臉色有些蒼白,他沒有囑咐她更多的話,隻在臨彆時輕聲道:“放手去做,你能做得好,我對你很放心。”
其實就連鬱儀自己對於這件事都有幾分忐忑。
也有幾分興奮。
隻是她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能力與極限在哪裡。
張濯的話也像是給她吃了一粒定心丸。
那時她站在船上回頭望向站在岸邊的張濯,他衣袂紛飛,翩然如仙。
氣度高華,不似塵世中
人。
他沒有看她,而是在和身邊人說著什麼,偶爾還會掩著唇輕咳兩聲。
朱紅的官服亮堂堂地穿戴在他的身上,哪怕隔了很遠,人群中也能一眼認出他來。
鬱儀合上窗,重新在燈前坐下,攤開紙筆寫了兩張字帖靜心。
桌上放著張濯那張字條,鬱儀仿著他的筆跡,將這八個字謄抄到了紙上。
六月十六,黃冊的勘對工作正式開始。
所有士子們都聚集在瀛坤閣一樓的六間房舍裡,將全國各地送來的黃冊與五年前的舊版進行逐一勘定。主要核查人丁數目,是否新添了丁口,再核查賦稅賬目是否有出入,若有與五年前舊黃冊不相符的賬目,皆用朱筆圈出,發回原籍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