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朝廷底蘊(2 / 2)

虎賁郎 中更 3399 字 13天前

趙基神情認真:“他的妻兄也是勤勉能吏,但賈逵有謀國之殊才。既然與之盟誓,我自會全力以赴。”

“尚書郎……”

趙彥撫須沉吟:“以柳氏的門第,起家尚書郎不妥,可征為黃門郎,待天子熟知此人後,再轉任台閣。”

他做出安排,又看趙基:“還有什麼人?”

趙基想了想,就說:“沒有了,營中大半虎賁南下討賊,趙公可尋訪良才,若是於國有用,征用即可。討平白波後,卑職與虎賁北上驅逐匈奴,恐怕要折損許多。”

“這匈奴非要驅逐?”

“是,現在匈奴也受災,立足不穩。若是拖延數年,便無力驅逐。”

趙基想了想又說:“每破匈奴一部,便能解救許多被擄的良家子、邊民,也能收漢胡兒為我所用。戰事受挫,也有汾水、稷山為天險,不至於連累安邑。”

“五百虎賁南下,再北上時,我隻能讓你帶走三百。”

趙彥想到安邑那邊的情況,神情嚴肅:“或許你隻能帶走百人,天子及朝廷,急需補充。招納而來的降兵倒是可以給你,至於錢糧、稅賦之類,目前朝廷也無力襄助什麼。”

“百人也可,我要帶走徐公明,他一人可抵五百騎。”

“可以,此事我能做主。”

趙彥回憶楊彪等人的態度,轉而就說:“既然要驅逐匈奴,你放開手去打,不要拘泥於道德。對朝廷來說,你擊走匈奴,也是一場大勝。自此疏通太原、西河、雁門三郡,朝廷威勢自然大振。”

思索著,還是覺得不穩妥,就說:“關中李郭二賊相互敵視,一時間即便生出聯合之意,也難速成。待討平白波賊,無人作梗,朝廷自會招撫段煨,有段煨鎮守華陰,能為你爭取半年時間。此外,原左馮翊賈詡賈文和避亂居於段煨營中,我遣使召他。請他為阿季參謀軍事,多少有些把握。”

“他還在華陰?”

趙基倍感驚奇,瞪大眼睛。

趙彥也很是驚奇,審視趙基:“阿季識得此人?”

“是,我在稷山時救助過兩位逃亡的太原士人,聽他們討論談起過賈詡,罵他說是什麼文和亂武,是西涼毒士。”

趙基找了個理由,皺眉:“他怎麼還在華陰?莫不是對朝廷還存有希望?”

“嗯,阿季你不要聽信太原人言語,他們是因王子師之事對涼州人仇恨難解,自然怨恨賈文和,賈文和也不過是為了自保。王子師之後,賈文和規勸李傕,對天子、公卿多有回護、救助,恩情不淺。”

趙彥說這話時神情古怪,又繼續說:“賈文和是左馮翊,官印還在他手。朝廷若有興複之望,段煨可舉弘農之眾,賈詡也能聚渭北吏民。此二人聯手,足以為朝廷西麵屏障。”

說著趙彥起身,取來一卷羊皮地圖鋪開,對趙基比劃方位、各郡對應關係,著重在太原點了點:“朝廷遷入安邑以來,不說河東郡守王邑,那西河郡守劉玄也能遣使問候。唯獨太原,郡內殷富,卻不通使者。二月時朝廷派遣新郡守,赴任途徑平陽時為匈奴截殺。驅逐北麵匈奴,朝廷就能得太原之物力。”

他用手在汾水比劃:“太原錢糧順汾水而下,立刻就能紓解當下之困頓。其實阿季不說討伐匈奴,朝廷也有此意。我等老朽之人,閒暇時就商議軍事。奈何受白波賊脅迫,空有壯誌卻難施展!”

趙彥可以說是咬牙切齒,感覺有大有生吞活剝這些軍閥的恨意,趙基見此也是心有戚戚。

想了想,就問:“若太原人不肯進獻錢糧,為之奈何?”

趙彥一愣,平靜卷起地圖,似笑非笑:“侯氏之富,比之太原各家何如?”

趙基明白了,真的不能用之前的認知來解讀現在這批血海裡爬出來的公卿。

他們恨李郭二賊,恨白波諸將,難道不恨各地作壁上觀,如看猴戲的豪桀?

關東群凶,估計也寫在朝廷的黑名單裡。

真驅逐了盤踞平陽地區的匈奴,有了這樣的武力,又有朝廷大義……太原各家還不識趣,那真的要考慮騰籠換鳥了。

好在這一茬公卿存留不多,也沒有後繼。

否則光靠軍功,與這麼多狠人競爭,自己很難出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