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癔症患者(1 / 2)

太監是一個特殊群體,自趙高登上曆史舞台後,一直伴隨著皇權的強弱,或者走向前台,或者隱在幕後。

在陳恪那個世界的北宋王朝,宋太祖充分借鑒前唐太監亂政之禍,在製度上限製太監的權力。

但還是出現帶兵打仗的王懷恩,還有封王的童貫,太監這個群體仍活躍在北宋王朝的政壇上。

他們是皇帝的身邊人,是皇帝最信任的一群人。

但在北宋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讓這群人無法掌握權力,北宋王朝的曆任皇帝將這些人主要使用在軍事和查探兩個方麵。

而在大興王朝,這群人也被用在這兩個方麵,袁福就是這方麵的佼佼者。

自他來到長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建立起一支情報隊伍。

但這支情報隊伍尚未鋪開一張情報網,而且袁福有顧慮,對士大夫不敢采取斷然手段,隻抓了幾個重大嫌疑者。

這幾個嫌疑者的資產來源說不清楚,就像這個張亢,一個延州府的七品推官,每月也就十兩紋銀的俸祿,卻能花出一百兩。

他有重大嫌疑,被帶到長安後拒不交代,還被關押在大牢裡。

袁福不敢對他用刑,正要上報朝廷時陳恪來了。

他不敢小瞧這位七品宣德郎,鄧恩跟他說的清楚,李昭要他絕對服從陳恪的指揮。

所以他對陳恪沒隱瞞,一五一十的敘述查探經過,並將這些嫌疑人的口供交給陳恪。

然後看見陳恪的兩眼發光,自他說出張亢這個名字,陳恪的兩眼就閃過一道光芒,並在看過張亢的口供後,立刻要見這個嫌犯。

陳恪不說理由,待提取張亢的探子走後,對袁福低聲說道:“袁大人、下官得到一份情報,請大人密切關注華陰張元、吳昊及其接觸的人,如有異動立刻抓捕,後果由下官承擔。”

他有信心,那個世界的張元、吳昊投奔了李元昊,這個世界的兩人也不會是忠貞之人。

李淳探知的消息是他倆遠遊去了,而陳恪堅定地認為他倆投奔了元遷。

這兩人是他必殺的對象,而且禍及家人,以為後人戒。

大興王朝不注重情報工作,隻要不是謀反,也不注重查辦內奸。

而來自那個世界的陳恪卻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內奸的破壞性遠遠大於敵寇,內奸不除國無寧日。

他知這個道理,將張元、吳昊的查處事宜交給袁福去辦,轉眼看見一道肥胖的身影走進來。

張亢是個胖子,曆史就是這麼記述他的,來到這個世界他還是個胖子,而且膚色黝黑,胡須好似鋼針。

看見他的形象,陳恪就懷疑《三國演義》裡的張飛形象是以他的原型來描述的。

可他不是猛張飛,而是進士出身的文人。

但就是這個文人張亢,卻是北宋王朝第一個打敗李元昊的猛人。

陳恪知道他的事跡,見他進來立刻起身拱手,歉意地說道:“張大人受苦了。”

而張亢卻大咧咧地回道:“說不清銀子的來源,也是活該受罪。”

說完這話對陳恪拱拱手,然後仔細看他一眼,低聲問道:“足下可是陳恪陳侍讀?”

他竟一眼看出他的身份。

陳恪笑道:“張大人好眼光。”

聽他承認,張亢大笑道:“你的詩詞確實不錯,但不如講學好。”

聽他所言袁福輕輕動下嘴唇,但還是閉上了。

他很想說句話,陳恪的詩詞在宮內廣泛流傳,被公認詩詞第一人,而張亢卻說出這話。

他對張亢不滿,而陳恪卻笑道:“詩詞小道爾,不值一提,”

這話立刻得到張亢的肯定,“不錯、在下還想給你寫封信,勸你將心思用在講學上,現在看來不用了。”

說完說句話張亢就大咧咧地坐下,然後再說,“你來西北,皇上可是想看看你的軍事能力?”

見他坐下,陳恪走到他身邊的椅子坐下,笑道:“張兄神目如電,小弟暫任四路西軍的監軍。”

他對張亢沒有保留,袁福詫異地看看他,而張亢也轉臉看他,詫異地眨眨眼,低聲問道:“賢弟想讓為兄做什麼?”

這一會的功夫他倆就開始稱兄論弟了。

袁福再次詫異地眨眨眼,聽陳恪說話更是瞪圓了雙眼。

他竟然說出這話,“張兄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唯一的任務就是將元遷帳內的漢人文武殺光,其他的隨你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