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機會是爭取來的(1 / 2)

上海的大清早。

永遠都是鬨哄哄的,棚戶區的隔音效果幾乎等於零,想睡個懶覺是不可能的。

自行車“鈴鈴鈴”聲響個不停,百米開外的蘇州河輪船的汽笛聲,更像是來奪命的。

隔壁孫大爺每早都中氣十足,在那朗讀《參考消息》和《新民晚報》,恨不得念到大家都能聽得到。

退休的大娘們,則開啟了新一天的八卦,今早她們討論最多的就是鄭非。

“真沒想到啊,小非居然畫得這麼好,王主任拿到那幅人像畫後,都笑開花了。”

“估計是家族遺傳啊。”

“我覺得應該不是,鄭青鬆一家就沒有半點藝術底子。”

“有沒有可能是張桂芬的原因,你想啊,鄭非他娘當初也是個教師。”

......

聽到這話的張桂芬臉色陰沉了起來,重重將水桶丟在了地上,發出“哐當”的聲響來。

不能賴床的鄭非,頂著黑眼圈蹲在路邊一臉生無可戀的刷牙洗臉。

恰好此時。

那個叫王浩然的小學生背著書包蹦蹦跳跳經過,看到蹲著刷牙的鄭非後,嚇得整個人貼在了牆麵,跟螃蟹一樣逃走了。

“我有那麼可怕嗎?”

鄭非原本還想向他再借根鉛筆的,剛好他手裡的快畫完了。

等鄭非刷完牙,隔壁小女孩已經在樓梯口等他了,並笑著說道:“阿奶說,今天早上吃泡飯。”

“好嘞。”

所謂的泡飯,就是把昨天的剩飯和剩菜放在鍋裡麵煮一下,或者用開水燙。

由於很多人要趕著去廠裡麵上班,泡飯就成了大家最方便的早餐。

當然講究點的,也可以在弄堂裡吃那些街邊早餐店吃“四大金剛”,也就是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還有一些上海的老克勒就更講究了,早餐會跑到店裡麵去吃,吃點吐司、麵包和早餐茶。

可那都需要紮實的經濟基礎,鄭非現在又是窮光蛋一個,哪怕嘴再饞也吃不起。

泡飯裡有些剩菜,再弄幾條榨菜進去,鄭非就已經覺得很奢侈了。

差不多八點半。

昨天剛才街道找上門的鄭非又扛著畫板出門了,這次畫板的背麵貼著“走進群眾,為人民服務”幾個顯眼大字。

弄堂裡的人,自然知道他要乾什麼去,孫大爺咳咳兩聲,故意念了一篇改革開放的文章。

“五屆全國高官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並通過了《GD省經濟特區條例》......”

隻有張桂芬在那碎碎念,恨得牙癢癢,現在的鄭非,她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還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隻是她真的很好奇,鄭非啥時候變得這麼厲害了,改天要問問那個趙大缸,這半年,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不會是真教他真本事了吧。

……

鄭非走了將近四公裡路,這才來到外灘,哪怕是早上,這裡已經聚集了海量的人群。…。。

有在這裡切磋武術、下棋的大爺,還有不少打太極的大娘,場麵完全不亞於後世的廣場舞大軍。

由於就業嚴峻的緣故,很多中老年人都被迫提前退休了,可在這個年代,他們手裡麵又沒錢,就隻能出來蕩公園。

不像後世,一個個退休金都老高,哪哪景區都有他們的身影。

鄭非將畫架擺好後,就隨意畫了起來,等待今天第一單生意。

而作為上海的市中心,外灘最不缺的就是人,隨著遊客大軍到來後。

鄭非手裡的筆就沒有停過,直到夕陽把黃浦江染紅後,他錘了錘腰部,這才打算收攤。

今天賺得比昨天還要多,有兩塊錢,還有好幾張糧票,運氣還是不錯的。

自打畫板上有了這麼“正大光”的口號後,來找茬的人確實少了。

而這次鄭非也學乖了,哪怕賺到錢了,也不敢出去亂花了,省得到時候又給人舉報到社區去。

可就當他準備收攤時,兩位帶著相機,打扮相對時髦的女同誌,就這樣出現在他的麵前。

一位穿著白襯衫,過膝的黑色百褶裙,另一位全身都是的確良布料,款式相當前衛。

從她們的穿著打扮來看,就算不是什麼華僑子女,也有可能是高乾子弟。

而讓鄭非眼前一亮的,則是她們手裡舉著的海鷗牌相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