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星塵(1 / 2)

十天後,一台小型星艦搭載著11台神性機甲,及十數位乘客,向附近星門出發。

乘客中,處了李易外,還包括了馬如虎、梁智深、騰具利,以及其他常備隊的中位進化者佼佼者。

和李易同批的特選班,年齡都低於25。

除了他自己實力強橫,已經用數次戰績證明了他媲美上位機甲師的實力,有參賽資格。

特選班這次,沒有其他參賽人員。

來的,基本是三十五六以上的常備隊成員。

這些人以前多數也是特選班的,隻不過畢業了留任而已。

基本上,能在35歲前就凝聚16枚神性基因以上的,都是特選班出身。

畢竟,走唯一路線的還是主流。

走複合路線,已經有太多人被卡在天位之前了。

一般而言,唯一路線到了中位進化者以上後,能兩三個月凝聚一枚,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大多數特選班畢業精英,平均速度是一年一枚,而且越到後期越慢。

非特選班正規畢業,或者隻待了一兩年被退回,一直在常備隊的,平均速度更差一些,起碼兩三年一枚。

再加上初位到中位,中位到上位會卡一段時間。

基本上,能在40歲之前成為上位機甲師的,已經是難得的天才。

而像李易這樣的異數,就更為難得了。

不過眾人習慣成自然,也就漸漸沒了太多驚訝。

麻木了已經。

畢竟,人體有那麼多奧秘尚未解析出來,有些人天賦異稟,的確是很合常理的一件事。

順帶一提,大賽的標準年齡是以骨齡來算,而不是按身份編碼。

因為某些星艦人員,會經常睡在休眠艙,且在0.2、0.3倍光速的狀態下高速行駛,進入星門。

故而,其生命時長在這期間內,算是近乎凍結的狀態。

按照身份編碼上的信息,某些人明明已經超過了40周歲,可一測骨齡,可能才三十五六歲,甚至更低一些的,也大有人在。

除了李易之外的十個機甲師中,其餘幾人李易也曾在第三、第五關由梁智深、陳瓊織帶領的常備隊成員打過照麵,雖然不大熟,但基本是認識的。

另外,馬如虎和梁智深,今年也恰好是能參賽的最後一兩年,馬如虎剩兩年,梁智深剩一年。

兩人早年也算是特選班少有的精英,在十二年前的天衡星大戰,就已經是中位機甲師,參與了不少大戰役,是目前星禦聯邦中罕見擁有大級彆星際戰爭經驗的機甲師。

目前的新生代,大部分都沒有經曆過實際的星際大戰,論大場麵的作戰經驗,的確不如梁智深那一批。

也得益於這經驗,兩人才能擔任特選班的教官。

單論資曆,和過往實際取得的成績,還是比陳瓊織差了不少。

而這些情況,也是李易在休眠間歇期間,和梁智深閒聊時,多多少少打聽到的情況。?…。。

枯燥三天加速結束後,星艦渡過星門,調整路線,在半天後追上了昆侖艦。

……

嗤~

休眠艙自動彈開,艙內靈素水平位開始降低,逐漸清空。

一會兒後,李易睜眼,爬了起來。

不出意外,又是他第一個醒來。

每個人在經曆過休眠後,身體和精神都會存在分離感和不適感,需要好一會兒才能適應。

但李易不同,他一直處於夢境平原中,對身體的變化可以隨時窺看,了如指掌。

再加上他圓滿格鬥技巧帶來的強悍控製力,因此,可以讓他一瞬間就完成調整。

簡單做了幾個活動筋骨的活動後,李易看向了那個籃球大小的圓窗之外。

——還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宇宙深空。

走出艙室,來到星艦的控製台,看向星艦前方,頓時眼睛一亮。

那就是昆侖艦?

很霸氣啊。

瑤池艦是一個由十八個巨大星艦組成的超級圓環,環中存儲著海量神性。

而昆侖艦則是一個由三座更雄偉的巨山狀星艦並列組成,猶如一尊三頭並列的超巨型戰車。

左右兩座巨山般的星艦,都大致相當於3個18號艙上下。

中間那做巨大星艦,則相當於5個18號艙。

綜合體量,多半還不到瑤池艦的三分之二。

但由於結構比較集中,反而比瑤池艦更顯威武雄壯,巍峨磅礴。

這時,醒來的梁智深也走了過來,笑道:

“很震撼吧,據說每一尊深空艦隊的主艦,都可以成為人類文明的全新搖籃。我來過昆侖艦五次,每次都是陪跑,李易,你可得加油,最好一炮成功。”

李易點點頭,問道:

“說起來,我們和昆侖艦算什麼關係?隻是搭順風車嗎?”

梁智深說道:

“彆看昆侖艦整體規模比我們瑤池艦差一些,但實際上,昆侖艦就相當於我們周邊14條星際防線的老大,相當於這周邊星域綜合戰力最強的主艦。”

“我們平常,多少也要受昆侖艦的管轄和製約。”

“原則上我們隻差半級,自由度也足夠高,隻有在真正的戰時體製的狀態下,我們才會被昆侖艦統一調配。”

“但既然有了這個名義,這山頭老大,多多少少要拜一下的。”

“因此,我們這邊的14條星際防線,也被命名為昆侖星域防禦總線。”

“我們瑤池艦控製的區域,雖然跨越了幾個星係,但也可以稱為瑤池星域防禦線。”

“我們要去的邊界星,就是我們和異星人控製星域接壤,且最邊緣的星球。”

“在那裡,有最適合我們的演習戰場,既可以展示手腕,威懾異星人。”

“也能和那些負責襲擾邊界星的異星人打小組戰,達到練兵的效果。”

“基本上,我們和異星人衝突的最前端,就在邊界星。”

“因此,到了邊界星,我們內戰可以輸,但外戰必須贏!如果是碰到不可抵禦的強敵,也會有強者出手!”?…。。

“這些,你都要謹記,彆光為了地球遺跡的名額,而做出某些讓兄弟艦恥笑的決斷。”

“雖然我知道你肯定不是這種人,但該說的,還是得說。免得你搞出問題。”

梁智深絮絮叨叨地交待著。

李易也認真聽著。

這些知識在星際戰爭學中自然有教。

有梁智深這個大型戰爭的親曆者來講,自然又有不同的收獲了。

“對了梁教官,我們和異星人控製的區域應該連接的範圍挺大的把,怎麼邊界星才是衝突的主要地點?那其他防線呢?”

梁智深道:

“其他防線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小範圍突襲,但大體上來說,還是相對安全的。”

“因為其他防線周邊的星門,都有重兵把守,來往通道都是我們的強者在鎮守,一般不怕丟失。”

“而邊界星會成為衝突彙聚點,原因有三。”

“第一,便捷性兩方都各有一個星門,二者相距不超過1000光秒。”“雖然1000光秒已經距離不少了,但以星門的巨大規模,和各自星艦的普遍速度而言,基本等於沒有距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