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這一連串的話,完全沒給王支山留一點餘地。
王支山也隻能無奈的看了高勇軍和葉士釗一眼,顯然,他也的確是儘力了。
畢竟局裡已經主動提出減免任務了,足以證明誠意實足,但被拒絕實屬是沒想到的事情。
不過,李莫連這番考量也不無道理。
對一個一生要強的老人來說,減免任務,而被人背後議論,的確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看樣子,李莫連提出要十台日立進口挖掘機隻不過是意氣之言,他自然知道煤炭局不可能批給他十台日立挖掘機,才故意提出這樣不合理的條件來堵煤炭局方麵的嘴的。
“李老,支護體係改造對我們大雲煤礦是利的,這次的噴射式混凝土支護一旦試點成功,會大大減少我們在支護體係的投入,而且穩固性提升極大,至少能讓礦洞坍塌風險降低一半以上!”
“這也是造福咱們職工的大好事啊!”
“您雖然會耽誤幾天生產,但這也是為了職工著想,安全第一,怎麼都值得咱們嘗試一下啊。”
高勇軍不死心的還想跟李莫連爭取一樣。
李莫連卻隻是搖頭:
“安全生產是煤礦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我自然是知道的。的確不是我不支持你們的工作。”
“國家要發展,你們這些搞技術的要革新,要試驗,要搞試點工作,這些我都懂,平時你們要搞什麼試點試驗的,我也絕對支持。”
“但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耽誤生產就是不行啊。”
“你知道,現在全國上下一盤棋,每個單位多少產量,多少任務那都是計劃過的。”
“一旦我的生產任務完不成,影響的可是整個計劃產業鏈,為了搞試點,影響國家的計劃規劃,這麼大的責任,我擔不起啊。”
李莫連口中的計劃產業鏈指的是那個時代的計劃經濟,1978年,那時候還屬於全國一盤棋,所有的產業都按照計劃生產、消費的時代。
不僅老百姓的依食住行都要依靠糧票、布票等計劃消費,各企業也需要按照計委發布的計劃任務進行生產。
像李莫連這樣的老一輩國有企業家,有著極高的覺悟性,所以,那時候,上至領導,下到普通工人,都以完成計劃任務視為最高榮譽和使命。
李莫連年年都是江城區的生產標兵,這話在後世聽來或許有幾分難以理解,卻是那個年代實實在在的樸素情懷。
李莫連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高勇軍不由歎了口氣,退了下來。
的確,如果要讓大雲煤礦以犧牲完成生產任務來配合支護體係改造,他自己也覺得這樣的要求似乎有些過份了。
“你們要是不著急,等我們趕上生產進度,有了富餘時間,再配合你們做支護試點,我肯定沒問題。”
“當然,你們要是能給我弄來十台進口挖掘機,彆說十台,就是能給我弄來七台八台的,你們這個改造任務我也一定接了。”
“就算沒有進口機械,如果你們能改良我們現有的機械設備,把故障率下降那麼一兩成,我也能給你們湊出搞支護改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