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馬勺,則是因為,自五六歲時,在家中吃不飽飯的他,便時常的攜帶著一個,鐵製的馬勺,沿街乞討,乞討所得的飯食,用用這個馬勺盛放著。
如此,便因之得了一個馬勺的名字。
乞討的記憶,似乎隻持續了數月,然後,當時的馬勺,現在的梁知節便記得,再也乞討不到,任何的食物了,因為幾乎所有人家,都斷了糧。
吃人的傳聞,開始在鄉裡間流傳起來。
初時,還隻是隱蔽的,後來,馬勺則時常,在村落之間,聞到那誘人的肉香。
然後,父親便不敢,讓他與母親出門乞討了。
因為,可能出去之後,便再也回不來,變成了他人嘴裡麵的食物。
不過,這並不是說,馬勺的父親,安著什麼好心,實際上,他有自已的主意與打算。
饑荒在持續,但食物,卻是那樣的緊缺,在最終的情況下,馬勺的父親,做出來了一個決定。
易子而食。
這種隻存在於史家筆下的事情,在梁知節的記憶深處,發生了。
他的父親,與鄰居達成了一項交易,決定用他,交換鄰居家,那個名叫二丫的女孩。
不過,就在交易,就在這易子而食要發生的時候。
在馬勺已經被帶到了鄰居家中,在被捆綁起來的母親的哭嚎下,要被正在生火磨刀,眼神裡麵已經冒出來了綠光,渾然與野獸無太大區彆的鄰家主人,給下了湯鍋,煮了吃的時候。
他的父親,那個倘若在後世,大抵是要被冠以“生物爹”的稱號的家夥,卻氣勢洶洶,雄糾糾,氣昂昂的提溜著二丫,闖入到了鄰居的家門。
而這,並不是因為,他在關鍵的時候,良心發現,決定終止這個易子而食的罪惡交易,而是在,剝脫掉二丫的衣物時,馬勺父親,卻驚愕的發現,這個二丫的身上,已經尋覓不到太多的肉了。
宛如一個皮毛骨頭的骷髏一般,鄰居為了達成交易,
特意的往其衣物裡麵,塞了些稻草蒙騙於他。
這讓他覺得自已受到了奸商的欺侮。
同時,也意識到,用肉兒的兒子,交換肉少的鄰家二丫,是多麼愚蠢的事情,所以,他要終止交易。
易子而食,結束了。
鄰居家無奈,放回了他,但主人的磨刀,依然在繼續著,馬勺被父親強橫的提溜回了家,在回家的途中,他聽到了身後,鄰家院落裡麵,傳出來的二丫的哭嚎聲與懇求聲。
旋即,伴隨著一聲淒慘的慘叫,這聲音,陡然間消失了不見。
讓當時的馬勺,隻感覺一陣的恐怖,他意識到,自已即將,遭受到與二丫相同的命運——被吃掉,變成食物。
他想掙紮,求生的欲望,迫使他想要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