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之前跟黃蓉一起製定的計劃,夏貴打算親自率領五萬水軍,乘坐三千艘戰船,裝載著糧食、兵器以及棉衣藥物等必要物資,沿著漢水逆流而上。
他們的目的地是鹿門山附近,到達後再伺機而動,根據情況靈活應對。
為確保計劃的成功,夏貴還提前派遣了幾批高手,他們越過封鎖區,秘密聯係呂文煥,為裡應外合做好充分準備。
呂文煥詳細敘述了當前的情況後,神色凝重地指出:
“雖然襄陽的物資目前還算充裕,但蒙古大軍顯然已經做好了長期圍困的打算。這也是我們之前商議過的,需要提前做好應對的原因。”
他接著轉向郭靖,說道:“不過如今蒙軍已在襄陽外築起十城要塞,夏貴副使此行必然極其凶險。這次邀請郭兄過來,是想跟你商討下接應方案,不知郭兄可有對策?”
郭靖走到一麵牆麵前,凝視著上麵掛著的戰時地圖,陷入了沉思。
寧遠也走近,與郭靖並肩而立。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襄陽與樊城隔漢水相望,一南一北互為犄角之勢,相互依存。
襄陽以南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其餘三麵則被漢水環繞,而在東南方向,漢水穿過百丈山和鹿門山脈,流入漢中平原。
寧遠注視著地圖上的每一處細節也陷入思索當中。
這些天
通過與黃蓉的交談,他對襄陽的困境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在三十四年前,南宋與蒙古聯手消滅了金朝之後,南宋向北出兵,成功占領了洛陽、開封等北地,並試圖依托黃河天險來應對蒙古的威脅。
然而,這一構想遭到了蒙古鐵騎的猛烈衝擊,最終以失敗告終。
當時的蒙古國君窩闊台汗以此作為借口,發起了南下的入侵,揭開了長達三四十年的兩國戰爭的序幕。
在這幾十年間,蒙古軍隊在南邊攻占了雲南大理的大部分區域,保定帝身死,隻剩下大理國的鎮南王段正淳還在帶領殘軍進行頑強的抵抗。
跟著段正淳殘部進行抵抗的,還有擺夷大酋長的女兒刀白鳳,以及秦紅棉,甘寶寶,李青蘿,阮星竹幾個情婦。
而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各部更是毫無抵抗之力,紛紛選擇了歸降。
南宋的版圖在蒙古鐵騎的持續進攻下不斷縮減,如今已經被迫龜縮到江浙一帶,依靠長江天險以及四川的崎嶇山地來進行負隅頑抗。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蒙古哈罕蒙哥,率軍親征攻打重慶合川釣魚城時戰死。
蒙哥死後,其弟弟忽必烈成功擊敗了阿裡不哥,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寶座。
這位雄才大略的霸主迫切希望統一天下,而南宋則成為了他前進道路上的最後一個障礙。
在攻陷大理國後,蒙古通過四個方向對南宋發動攻擊:
一是川蜀之地,然而川蜀道路崎嶇難行,大軍難以順利通過,因此進攻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在攻占了大部分四川區域後,終於在重慶與合州釣魚城與宋軍陷入僵持。
二是江淮地區,所謂江淮,指的是長江與淮河間的廣袤之地。
在淮西以北,是連綿數百裡的大彆山,以南是數以千百計的湖泊,往東則是縱橫交錯的河流。
饒是蒙古鐵騎勇猛無比,卻更適合一馬平川的平原,而南宋在此地部署重兵,利用星羅棋布的湖泊河流,構建了行之有效的縱深防禦,使得蒙古鐵騎無法發揮出其優勢。
當他們突破淮河第一防線,繼續南進時,宋軍依然可以依托地理之勢進行抵禦,這就導致蒙古鐵騎失去了一往無前的鋒銳之勢,在抵達長江防線時已是強弩之末。
所以,蒙古軍隊之前在江淮一帶戰事陷入了膠著,始終無法突破長江進犯南國,這也是忽必烈放棄這一條路線的原因所在;
三是從雲南出發,深入廣西腹地;
最後一條路線則是沿著漢江流域推進。
襄陽和樊城作為矗立在漢江流域的第一軍事要塞,無疑是蒙古軍隊必須要攻克的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