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煌乃老夫舉薦到鴻臚寺,天明認識於時煌,不知道他為何去鴻臚寺?老夫做禦史時候舉薦,我們在省城府遊學認識。”
“太厲害了,當時他還不是舉人吧,一個省的秀才同鄉您都關心。
晚輩這次也算走了半個山西,兩山夾一川,到處是山,又到處是山中盆地。這種多山阻隔,又盆地聚集的特點,天下僅此一處,阻斷了交流,又團結了鄉土。
百姓勤勞、堅韌,同時保守、封閉,一句安土重遷,真的可以說明一切。”
程啟南歎氣一聲,“沒錯,安於本土,不願遷移,這是共性,沒什麼好,也沒什麼壞處。”
陸天明嘴角一抽,“漢書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安土重遷必然帶來宗族世代聚居、進而鄉黨聯絡,不能說沒有好壞,而是好壞各半,若天下盛世,百姓不外出交流,那就隻有壞處。
兩位丟官的原因,不就是因為鄉黨嗎?你們明明沒有結黨營私,可也默認了鄉黨這回事。還有代州的孫傳庭,過幾天他會到潞安府,他丟官的原因更是莫名其妙,竟然是為了舉薦人辭官,純粹的鄉情之誼。”
兩人笑了笑,沒有反對,是這回事,但你不是山西人,說再多也是閒話。
“看來天明說的是成龍那孩子,應該快成家了,老夫若見到可以教導一下。”
陸天明滋溜飲儘杯中酒,表示可以。
現在他確定,以後決不能讓山西人同時掌握商號的賬本和護衛。
官場的關係太可怕了,誰都認識誰。
這些人沒有壞心眼,但他們對本鄉本土的影響太大。
韓爌敢用一個致仕大員的身份到太原做事,足以證明他對本省的影響。
更關鍵的是,他的影響能顯現出來,江南若有這種濃厚的鄉土情誼,天下人都彆玩了,他們能世代控製朝堂,也沒有穩固的大一統王朝了。
“大人,屬下回來了。”
外麵傳來董成虎的聲音,陸天明放下筷子,“進來吧。”
董成虎進門拱拱手,“大人,剿匪殺了六人,俘虜四百三十五人,大多是沁州、襄垣人,繳獲五千多石糧,三百兩白銀,騎軍沒有傷亡。單純的本土亂民,問不出什麼情況。”
兩人震驚於他們的戰果,陸天明卻驚詫問道,“五千石糧?怎麼會有這麼多,他們還有糧庫?”
“俘虜交代,剛剛搶到的糧食,窯洞藏糧。”
“銀子讓兄弟們分了吧,把俘虜送到縣衙…”
“不行!”程啟南和魏光緒齊齊阻止,“縣衙看不住他們,不要給知縣難堪,你和孟韜先吃,老夫帶鄉兵和弓兵去看看,糧食是百姓的,你不能帶走,否則大軍再次經過會出亂子,還得把俘虜送到沁州才行。”
陸天明哭笑不得,他們竟然下意識給縣衙回避麻煩,起身示意董成虎配合程啟南處理俘虜,留下繼續與魏光緒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