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心若無所求,有風無風皆自由39(2 / 2)

李騰芳對遠處百姓簇擁著離去的長生牌石碑拱拱手,內心讚歎,若能渡過這一關,那你真的不可阻擋。

老頭若有淩空視角,他應該更能感受到百姓之力。

晉西南大地縣鄉,個個都在清查土地,恐怖程度遠超太祖和張居正清丈,誰都騙不了有‘武裝’的百姓,他們現在直接向校尉控訴,知縣除了配合,沒有一人敢有歪心思。

徹底的、真正的打土豪運動在轟轟烈烈上演,官場在浩浩蕩蕩的民心下瑟瑟發抖,官員個個化身正義,以保全性命。

太嶽山現在很熱鬨,三萬人在順著燃燒的餘燼開辟驛道,三萬人在原來亢氏村堡的北山挖窯洞。

至少要挖兩千窯洞,這裡以後是一個超級中轉站,原先的庫區隻能作為核心區,不可能滿足將來海量的物資運轉,且上萬人駐守,一點不比縣城人少。

商號管吃又發工錢,即將成為商號護衛的執役乾的十分起勁,各類工匠也在往這裡趕路,完全是個超級大工地。

陸天明需要這種氣氛醞釀,最起碼得等第一階段平靜下來,此刻並不在村堡裡,也不在府城,而在三十裡外的洪洞縣大槐樹官驛。

上次路過掃了一眼,這次專門來看看身圍‘七庹零一媳婦’的大槐樹,周長四十尺,的確壯觀。(庹[tuo]:古代長度單位,成年男子展開雙臂的距離,一庹等於五尺。)

元朝末年除兵亂之外,水、旱蝗、疫接連不斷,黃、淮河多次決口,中原之地漂沒田廬無算,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荒墟。

老朱統一全國後,北直隸、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久致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這時候就顯出山西表裡河山的好處,無法養活更多的人,但這地方也不怕災害泛濫,就算兵災來了,百姓也能嘩啦躲到山裡。

中原一千萬人,山西獨占一半,逆勢成為天下‘人丁興旺’之最。

中原肥沃的土地荒廢太久,再開田很難及時恢複,山西又沒有大量田地,老朱是個急性子,太原、平陽二府,澤、潞、遼、汾、沁五州百姓到大槐樹的驛站集中,被迫移民。

洪武朝十次,結果又來了靖難之役,永樂朝八次,到現在中原一半是山西人後代,這個比例隨著時間推移,以後也無法改變。

大槐樹尋根,鄉土觀念傳世,敬祖祭祖根深蒂固到血液中。

隨他一起來的豐城侯李開先看他對著大槐樹一臉崇拜、敬仰、緬懷,好久不動,不由的身邊推了一下。

“你瞎感慨什麼,陸家祖上是浙江平湖人,好似你家祖上來過大槐樹似的。”

陸天明不悅瞥了他一眼,暗罵俗人一個。

李開先撇撇嘴,“乾嘛這麼看我,我家祖上是鳳陽府定遠縣。”

陸天明哼一聲道,“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九移其六,如此大的遷民行為。洪武六年、九年,大槐樹前兩次移民全部去了鳳陽,如今中都地界,至少六成是山西人後代。”

李開先看他認真,點點頭道,“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民謠我也聽過,洪洞縣地處汾河河穀,東接齊魯、西臨河隴、北通幽燕、南達秦蜀,洪武、永樂朝在此設立移民處,各州府百姓集中在大槐樹,發放川資和憑照,去往他鄉。

感慨感慨就行了,與咱們又沒關係,祭拜一下回去吧,你不是頭疼商號架構嘛,跑這裡能找到什麼有用的東西。”

陸天明負手淡淡一笑,“這麼大的事,與咱們每個人均有關係,比如百姓親人死後,都要請魂、送魂,你知道送去哪裡嗎?”

李開先眉頭一皺,“你瘋魔了吧?當然是送往陰曹地府。”

“那地府在哪裡呢?”

“啥?!”李開先驚訝一聲,揶揄笑了,“你知道嗎?”

陸天明呸一口,“不學無術的東西,我當然知道,地府並非憑空出現,就在沁源縣北麵的太嶽山深處。”

李開先扭頭看一眼東北方向,深處太嶽山地界的沁源縣,怔怔問道,“星象師通幽?”

“去你奶奶的,請魂送魂各地大同小異,但逐漸以山西人傳統為主,他們知道地府的具體方位,就在綿上,以前是個縣,獨處大山深處,春秋晉國名臣介子推知道嗎?拜介子推的寺廟很多,但介子推去世於綿上,晉文公封此地為介子推祭祀地,隋朝開皇置縣,元朝至元十年並入沁源縣。”誰知道這個冷門知識?很多地方送魂說‘送綿上、送天齊、送東嶽’,三個稱呼說的都是這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